足迹
续命丹+番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一番调研后,她得出结论,纸真是太贵了。

现今的纸有麻纸,材料是大麻纤维,厂地都在北方,琅琊王氏出过书法大师,据说麻纸消耗非常大,价格适中。

麻黄纸,即用黄檗汁将麻纸浸泡,干后,即为防虫蛀蚀的麻黄纸,这个价格也适中,当今圣上继位后强力推广朝中所有文书往来都需要用黄麻纸。

藤纸,以野生藤皮为主要原料,是一种品质极好的书画用纸,陆氏庄园制的就是这种纸,价格高于两种麻纸。

银光纸,产地在后世安徽境内,纸质光润洁白,陆萸猜测这个是宣纸的前身,价格也贵。

最贵的还是北方闻名百年的佐伯纸,东汉时期由佐伯首创,后几百年间一直不停改进工艺,已是纸中奢侈品。

总结了一下,无论是麻纸还是黄麻纸,如果批量生产图书,成本都不会太低,而且麻纸用于印刷字体平整度很难保证。

陆萸又问了墨,这个时候的墨有两种,松烟墨和油烟墨,北方有韦诞墨,南方有徽州墨,价格都贵。

陆萸有信心让陆氏作坊改进纸张,只是这个墨,陆氏没有作坊,用来雕版印刷的墨是水墨,而且量大,还得反复实验调试,到时候再问问祖父有没有什么建议。

从书肆离开时,已是傍晚时分,小二热情的介绍了一下午,讲解得口干舌燥,满脸期待的看着陆萸。

陆萸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买了一盒韦诞墨和一个做工精美的砚台,因为陆纯前阵去了洛阳,今年的生辰礼还未送给他。

回去后,陆萸开始在脑中飞快的回忆前世看过的竹子造纸术。

前世公司团建的时候组织陆萸和同事参观过非遗文化竹制纸生产全过程,她因为很喜欢,还亲自参与了制作,记忆非常深刻。

虽然蔡伦改进纸张制造时已经用竹子造纸,但是三国乱世后,因麻纸更容易制造,材料更易得,所以竹子制纸术慢慢被大家放弃。

陆萸记得明清时期是雕版印刷的高峰期,印刷用的是连史纸。

连史纸非常适合用于古籍修复、拓印以及制作重要历史档案,所以有着“寿纸千年”的美誉。

陆萸团建时候亲手参与制作的就是连史纸,现在大规模纸制的产业没有用竹子,是因为蔡伦的技术没有明清时期的先进,且同样是用竹子,选的竹子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