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206节(第1页)
蔡致远把岳宁跟他说的事,顺带讲了自己的看法。
乔君慎勾住蔡致远:“宝儿姑姑不是回港了吗?她接了蔡家的律所。还有美月姑婆,在英国和港城都能说得上话。两位都是愿意为女性发声的人。现在的港督也是愿意做实事的人。从政府层面往下推,你只要配合政府追踪报道,让舆论发酵,社会关注,让那些人知道,这是政府的决心。”
蔡家在港有两支,蔡致远是大房一脉,做生意,涉及金融、地产和传媒;蔡家二房一脉则是华人中的律法和政界翘楚。蔡致远的太叔公是获得英国授予keb勋章的大律师,这位太叔公的女儿蔡美月大法官,女承父业,是港城吃粽子
凉亭里,乔老太太与蔡老太太正一同包着粽子,乔家大姑奶奶乔淑仪在一旁给两位老太太打下手。
乔老太太感慨道:“如今的孩子们都不愿学包粽子了,等我走了,他们恐怕就吃不到宁波碱水粽了。”
“妈,您还能给孩子们包三十年呢。”乔淑仪赶忙宽慰老太太。
“你们家有了宁宁,还怕吃不到正宗的江南粽子?”蔡老太太看着走过来的岳宁,笑着说道。
岳宁走进凉亭,弯腰在乔老太太脸上亲了一口:“奶奶好。”接着又转向蔡家老太太,甜甜地喊了声:“嫲嫲好!”
乔家与蔡家不只是姻亲,更有着上一代的深厚情分。乔君贤一直跟着蔡致远称呼蔡家老太太为“嫲嫲”,岳宁也就跟着这么叫了。
随后,岳宁又跟乔淑仪打招呼:“大姑姑好。”
低头一看,只见两位老太太,一位拿着毛笋壳包粽子,另一位则拿着粽叶包粽子。盆里的米呈浅黄色,岳宁不禁问道:“奶奶和嫲嫲在包碱水粽呀?这碱水是江南的豆壳灰还是潮州的黄荆叶灰呢?”
乔淑仪笑道:“妈,看看专业人士来了吧?您之前还担心以后孩子们吃不到正宗的粽子呢。”
乔老太太笑着说:“这是用黄荆叶灰泡的碱水汁,这里哪有豆壳呀?你爷爷不太喜欢豆沙粽和大肉粽,就爱吃老家的碱水粽。到了港城,我上哪儿找黄豆壳去,于是就跟你们蔡家嫲嫲学了用黄荆叶烧灰来泡糯米。”说话间,她手里的粽子就包好了,是个用竹箬壳包成的三角粽。
而蔡家嫲嫲用粽叶包成枕头状,她抱怨道:“我们家也是,就老头子爱吃这一口。现在外头买的碱水粽,好多都是加小苏打和茶叶水,他一吃就吃出来了。”
碱水粽相比大肉粽、豆沙粽、白糖粽,一直是比较小众的存在。可没想到,千里相隔的潮州和宁波,竟有着风味如此相似的粽子。
这时,乔君贤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个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粽子,辨认之后递给岳宁一个:“你要的蛋黄肉粽。”
岳宁接过粽子,剥开粽叶,咬下一口,糯米包裹着一大块五花肉,带着油润的咸香,油星子渗进每一粒米芯。再咬一口,沙软的蛋黄在舌尖“噗”地化开,咸鲜的油汁与糯米混合,再加上粽叶的清香,让人无比满足。
岳宁吃了一口,往乔君贤那边一看,惊奇地发现他手里的粽子和自己的不一样:“咦,你怎么有双烹粽?刚才我没听兰姨说有双烹粽啊!”
双烹粽,咸甜各半,半边是深棕的咸蛋黄、虾米和三层五花肉,半边则是豆沙拌着碎花生和芝麻,表面还嵌着颗亮晶晶的蜜枣。在很多地方争论粽子该吃咸还是吃甜的时候,潮州人却把甜粽子和咸粽子合二为一了。
“你也喜欢双烹粽吗?”乔君贤说,“我们家只有我和我妈喜欢吃双烹粽,我外婆是潮州人,妈妈从小就吃潮州的粽子。奶奶包粽子怕味道不够潮州,就让蔡家嫲嫲一起过来包。”
“我都喜欢。”岳宁说。
乔君贤站起身:“我再去拿一个?”
岳宁举起手里的粽子:“我还有这个呢!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