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香江大厨[八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 第21节(第3页)

崔慧仪刚收了点情绪,听到岳宁这话,笑了:“傻妹妹,我说的缺人,不是缺干活的人,是缺有本事的人才。”

“我指的也是有本事的人才。”岳宁侧身,“乔君贤,就算是在很偏僻的小杨沟,你能选出一家电器厂的人手吗?”

正在点饮料的乔君贤抬起头,他要了一罐可乐,把菜单递给服务员,转身对崔慧仪说:“慧仪姐,我刚开始也跟你想法一样,去了小杨沟,和岳宁以及当地村民接触后,发现偏远山村的人普遍愚昧落后。就拿这么一个山村来说,撇开岳宁不谈。”

岳宁急了:“为什么要撇开我?我在小杨沟长大,怎么能撇开我?”

“不撇开你?那我觉得你一个人带着一群人都能建一家厂。”乔君贤这话一出口,大家没明白他的意思,却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岳宁帮他盘点道:“我们的大队书记,能读书看报,在村里很有威望,镇得住场面,可以做厂长。我春梅婶和忠义叔,为人老实可靠。阿发那小子别看做事没个定性,好歹也读了高中。还有我阿根叔……”

岳宁数完这些人后说:“销售这块的人选,要么是你,要么是那天见到的那位大哥。”

乔君贤说起他们去五金交电商店遇到的那个火车站职工,岳宁接着补充道:“还有五金交电的那位女营业员,她也适合做销售。她和那个火车站的职工,可以一个做销售主任,一个做销售员。另外,你在小杨沟只看到了一小部分人。你们看到小杨沟小学破破烂烂的,但是你们不知道,就这么一所简陋的小学,让村里的年轻一代基本上都能读个报。这些人去电子厂打螺丝,总归是可以胜任的吧?一个小小的山村都能凑齐一家电器工厂所需的职工,更何况是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读书识字的人可多太多了。”

岳宁停顿了一下,看向崔慧仪:“所以说,人才根本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把合适的人才给挑选出来。合资的时候,不能全让食品厂那边派人,不然他们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塞进来,到时候想赶都赶不走,那可怎么办?所以方便面的调料

所有人都在等岳宁继续说下去,岳宁看着乔君贤,乔君贤察觉到她的目光,问道:“怎么了?”

岳宁带着探究的神情问:“这是什么?”

“可乐。”

“好喝吗?”

“你想尝尝吗?”

岳宁小鸡啄米般点头,逗得大家都笑了。乔君贤转头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再拿一罐可乐来。”

目的达到,岳宁接着说:“反正你觉得难,别人其实更难。要是没有乔老先生帮忙,我别说来北京了,能到县城就是我去过最远的地方。乔老先生一帮忙,几天时间我就从小杨沟来到了北京。你们是港商,还能接触到上面的资源,可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干等着。这么看,你们是占优势的。”

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服务员拿来可乐,乔君贤接过,岳宁伸手去接,乔君贤却没有直接递给她,而是“啪”的一声打开了易拉罐。岳宁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乔君贤这才把可乐递给她。崔慧仪说:“君贤,你这马屁可拍到马腿上了。”

乔君贤一头雾水:“什么意思?”

“宁宁想自己开可乐。”崔慧仪说完,转过身偷笑,岳宁那幽怨的表情,实在太好笑了。

其他人没有崔慧仪笑得那么直白,只有乔君贤傻傻地问:“你想自己开?”

“没关系。”岳宁幽幽地说着,却也默认了自己想开易拉罐的想法。这虽只是个小小的遗憾,但一口可乐下肚,已经让她心里得到了慰藉,这该死的、久违的味道。

崔慧仪笑完转回来问:“好喝吗?”

这可不只是口味的问题,岳宁感觉就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她点头道:“好喝。”

“所以,宁宁的意思是,这些都不是问题?”崔慧仪转回正题。

“姐姐能沉下心来考察,又认可自己是中国人,还想为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做点事,那就迎难而上呗,解决这些问题只是时间问题。在这些方面,我也就是纸上谈兵。倒是姐姐和乔君贤说担心做出来的东西不合北方人的口味,在做菜方面,我自认为有点天赋,恰巧对南北方的口味都有所了解,兴许能帮上忙。”

所有人都看着岳宁,却有一道目光斜着悄悄看过来,仿佛心事重重,岳宁心里很不舒服,索性迎着那道目光与对方对视。

与她对视后,这位二太太又避开了她的目光。岳宁问道:“二太太,您刚才说吃不惯这里的饭菜,能详细说说您对这里饭菜的感觉吗?”

“我并没有说这里饭菜不好,只是我吃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