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香江大厨[八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 第5节(第1页)

“亲爷爷,没人抓我。”岳宁拉着她的手,“一点事都没有。”

陆春梅仔细看那老头,发现跟岳宁长得还挺像,她笑了起来,白了田枣花一眼,得意地说:“谁说上头来抓你岳宁的?”

见爷爷出来了,岳宁不知道爷爷在港城现在是什么情况,今天这个架势看起来很大。她以前从不跟田枣花计较,也没能力计较,最多就是闹上一闹,让她闭嘴,但是今天田枣花自己撞上来,就别怪她了。

岳宁也走向田枣花,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说:“枣花婶,做人留一线不行吗?我不肯嫁给你家傻二,是什么天打雷劈的事吗?值得你这样处处为难我?”

这话在场的人,包括陪着岳宝华过来的同志都听得清清楚楚。

田枣花刚刚反应过来,她家老二,衣服扣子上下扣错,憨憨地走过来:“妈……”

刚才的话所有人都听见了。这个两条眉毛之间距离很宽的傻子想娶港商的孙女?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都侮辱了癞蛤蟆。

许大奎跑过来,拽着田枣花和儿子说:“走走走,跟我回去!”

岳宝华呆愣着看那个傻子被他爸拖走,他转头往里再看,各有心思

岳宁刚见到爷爷,虽然她觉得爷爷不会像罗家母子那样带着功利目的而来,但爷爷对爸爸究竟有多少感情,她并不清楚。

这么多年过去了,爷爷在港城或许也有了新家庭,对自己这个从未相处过的孙女,如今或许有亏欠之感。可要是真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产生矛盾。正所谓“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祖孙俩各怀心思,话并不多。走在他们前面的,是北京来的同志陪着那个高个子年轻人交谈。

北京的同志格外热情,介绍着当地的情况,比如这里属于上古时期九州之一的雍州,曾是汉代边塞、唐代边疆。

那个年轻人还附和道:“早就想领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浑壮阔了。”

岳宁不禁心想,这年轻人若真是爷爷的儿子,领导同志大概不会这般围着他转吧?

一个大队由几个生产队组成,偏远的生产队甚至要翻过山头。岳宁家离大队办公室还算近,可路却不好走。夜里即便打着手电筒,上坡下坡也诸多不便,有些路上还有小沟。张丽芬一脚踩空,岳宁眼疾手快,伸手拉了她一把:“伯母,小心!”

张丽芬拍了拍胸口:“还好,还好。”

岳宁拉了她这一把,张丽芬便索性陪在他们身旁,打破了祖孙俩之间的沉默:“华叔,您来得可真快啊!”

岳宝华还没来得及问他们母子怎么会来,正好顺势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张丽芬脸上挂着笑容:“上次您走了之后,阿昌去打听了,说是港城的人回乡方便,可要来西北却很难,而且要把宁宁从西北直接带到港城更是难上加难。阿昌就想着先把宁宁从西北带回粤城,从粤城再去港城就方便了。我们哪能想到,您本事这么大,能跑到西北来。”

“托乔……叔的福,也多亏君贤陪我跑这一趟。”岳宝华心想,师侄夫妻俩帮忙,怕是想借此让他带他们儿子去港城吧。

乔君贤转头说道:“华叔,说什么麻烦呢?要不是爷爷腿脚不便,他也想来西北。我陪您过来,也是替他重走这条路。”

“乔老先生来过西北?”县里的同志问道。

“乔老先生到过延安。”北京来的同志微笑着讲起,“抗战时期,华侨领袖陈先生到访延安后,南洋华侨踊跃给边区捐赠物资,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往重庆。重庆政府发动皖南事变后,对边区进行封锁。乔家祖籍宁波,江阴会战中,乔家捐出轮船沉于长江口,阻止日军沿江而上。他们家成立了车队,支持企业内迁,与重庆政府保持着良好关系。南洋华侨找到乔家,为保证物资能送到延安,乔老先生从港城赶来,以乔家少东的身份,押运物资,冒着枪林弹雨,闯过重重哨卡,日夜兼程将捐赠物资送到延安。”

“原来是这样啊!这可是为国家立了大功啊!”县里的同志感慨道。

“可不是嘛!而且啊,乔老先生在抗美援朝时,英美封锁,他冒着极大风险给国内运送物资。”

岳宁这下明白了,原来这位是爱国富商的孙子,难怪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