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esp;&esp;真是败家子。他的心血就是这么糟蹋的?死人都能被他们几个气活。
&esp;&esp;“道友姓谢,来自海外十三岛,莫非来自晋安谢家?”风凉夜见他神情不佳,与他闲谈套话。
&esp;&esp;“正是。”
&esp;&esp;“晋安谢家亦是海外修真世家,谢家老祖乃是半步大乘修为,为何要千里迢迢来到中临洲儒宗拜师?”风凉夜颇为疑惑。
&esp;&esp;“自然是倾慕儒家之道。”谢景行随口道。
&esp;&esp;风凉夜被他一捧,并未显出笑意:“道友莫要寻在下开心。世人皆知,五百年前,儒门圣人谢衍只身叩天门,不幸身死道消,留下‘天路不通,非吾之道,万望后人,莫要效吾’十六字警示。”
&esp;&esp;“圣人亲口否定儒家道统,天下震动。儒宗当年有多么辉煌煊赫,在参天大树倒下时,那些人跑的就有多快。”
&esp;&esp;他冷笑一声,“都是趋炎附势之辈,活该证不了道。”
&esp;&esp;谢景行:“……”
&esp;&esp;他当年孤身叩天门,见天道入魔,倘若公之于众,修真界必定大乱。
&esp;&esp;所以,他以身封天路,并告知道祖、佛宗二圣,再绕开天道规则,留下语焉不详的警示,本意是为让修真界知晓天道有异,怎么就变成否定儒道道统了?
&esp;&esp;谢景行无奈,在学宫前驻足,似乎想替自己解释一番:“圣人此言,未必在否定儒家道统。”
&esp;&esp;风凉夜却道:“圣人留下这响彻三界的警示,就坠天了。当日唯有道祖、佛宗在场,二位圣人也缄口不言,很快就隐世。所以说什么的都有,最流行的说法便是儒道不通天门,修之无用,原来的儒门修士纷纷改换门庭,投了道、佛两家了。”
&esp;&esp;“原本的仙门三圣,因儒门圣人身死,变为道家老祖逍遥子、佛门宗师了了大师,二圣并立的格局。东洲道门,西洲佛门,皆趁势而起,把儒门道统踩在了脚底。”
&esp;&esp;谢景行拢袖,看向前方,长袖遮掩的手骨却攥起,显然在压抑怒意。
&esp;&esp;“即使天下风传儒道不通天,有儒门三相震慑,儒宗也不该败落的这样厉害。”
&esp;&esp;“四百五十余年前,风师伯与沈师叔因道不同产生龃龉,风飘凌师伯离开主宗,继上古程朱理学,成立理宗,认为万物以理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