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痫症门--(第1页)

痫症总括

小儿痫症类似痉病和惊风,发作的时候会突然昏倒、抽搐,伴有流涎和发出声响,一顿饭的工夫就苏醒过来,如同没有生病一样。它分为阴痫、阳痫,还有惊痫、痰痫、食痫、风痫,病因与症状各异。

【注释】痫症之所以类似惊风、痉风,是指发作时患儿突然昏倒、身体抽搐,痰涎堵塞气道,呼吸急促并发出声响,这些表现与惊、痉两种病症相似。但痫症发作时四肢柔软,一顿饭时间就会苏醒,过后就像没病的人一样,不像痉风那样全身僵硬,一整天都不苏醒。

所谓“阴”指的是阴痫,会出现脏腑阴寒的症状;“阳”指的是阳痫,会出现脏腑阳热的症状。惊痫是因为受惊发热引发,痰痫是由于痰邪导致,食痫是因饮食问题引起,风痫是感受风邪所致。这些痫症的症状不一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临床时应当详细辨证。

阴痫

阴痫属于脏寒之病,发作时肢体厥冷,仰卧且肢体拘急,面色呈现白中带青,口吐白沫,声音低微,脉象沉细。可用醒脾汤、固真汤、定痫丹治疗,轻症用醒脾汤,重症用固真汤,病情缓解后用定痫丹调理。

【注释】阴痫属于阴寒内盛、脏腑虚寒的病症,大多是在慢惊风之后,痰邪侵入心包而引发。发作时患儿手足冰冷,仰卧且肢体拘挛紧迫,面色青白,口中吐出白沫,发出的声音微弱,脉象表现为沉细。病情较轻的,使用醒脾汤治疗;病情较重的,使用固真汤治疗。待病情缓解后进行调理,用定痫丹为主进行治疗。

醒脾汤(方剂可查看慢惊门相关内容)。

固真汤(方剂可查看慢脾风相关内容)。

定痫丹

人参(三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炒)茯神枣仁(各五钱。炒)远志(三钱,去心)琥珀(三钱)天竺黄(四钱)白术(五钱,土炒)橘红半夏(姜制)天麻(各三钱)钓藤钩(四钱)甘草(二钱,炙)

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用炼蜜制成如榛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淡姜汤化开后服用。

阳痫

阳痫属于腑热之病,发作时身体发热、出汗,患儿仰卧,面色发红,脉象数且洪大,牙关紧闭、急切啼叫并口吐涎沫,可选用龙胆汤、泻清丸与抱龙丸治疗。

【注释】阳痫属性为阳,是腑有热邪的病症,大多是由于急惊风时祛风、下痰不彻底,时间久了导致形成这种病症。发作时身体发热、自行出汗,患儿仰卧,面色红赤,脉象洪大且快,牙关紧闭拘急,有的还不停地啼哭喊叫,口中吐出涎沫。如果是风邪兼热邪的情况,使用龙胆汤;若是肝经有热,就用泻清丸;要是痰涎壅塞严重,用四制抱龙丸来治疗。

龙胆汤(方剂可查看“噤口”相关内容)。

泻清丸(方剂可查看“急惊风”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