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第九(第2页)

【集解】魏荔彤说:使用半夏的苦味,以开郁行气,疼痛剧烈表明郁结严重,所以减少薤白的用量,使用半夏的燥性,更能使胶腻的痰饮随着药汤被荡涤。一天服三次,也是因为从上焦治疗,应慢慢多次服用。

心痛连及背部,背痛又连及心脏,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

【注释】上一条心痛连及背部,还有疼痛休止的时候,所以用栝楼薤白白酒加半夏汤这种平和的方剂治疗。这一条心痛连及背部,背痛又连及心脏,是疼痛连绵不止,表明阴寒邪气极为强盛,几乎要使阳气熄灭,不是薤白白酒汤所能治疗的,所以用乌头赤石脂丸治疗。方中乌头、附子、蜀椒、干姜,一派大辛大热之药,别无他顾,只是峻猛驱逐阴寒邪气。

【集注】李彣说:心痛在内连及背部,是内病传至外;背痛在外连及心脏,是外病传入内。所以既有附子的温性,又用乌头的迅猛,佐以干姜行阳气,大力驱散寒邪,佐以蜀椒下气,大开郁结。担心药力过于猛烈,所以又佐以赤石脂入心,以固涩收敛阳气。

赤石脂丸方剂:

蜀椒(一两,另一说法为二分)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另一说法为一分)赤石脂(一两,另一说法为二分)干姜(一两,另一说法为一分)

以上五味药,研成粉末,用蜜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饭前服用一丸,一天服三次,若病情无改善可稍微增加药量。

胸痹,疼痛时缓时急,用薏苡附子散治疗。

【注释】缓急,指胸痹疼痛有时缓解有时发作。应当根据疼痛的缓急来进行治疗。若疼痛缓解而不发作,用栝楼薤白白酒汤治疗。如今疼痛时缓时急,所以用薏苡附子散,迅速开通痹阻之气,快速扫除阴寒邪气。

薏苡附子散方剂: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

以上两味药,杵成散剂,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服三次。

【集解】李彣说:缓急,指有时疼痛缓解暂时停止,有时疼痛发作。薏苡仁入肺经,可利气,附子温中行阳,制成散剂服用,效果更迅速。

魏荔彤说:薏苡仁下气宽胸,附子温中散邪,这是针对邪气强盛、阳气微弱的病症所制定的方剂。

胸痹,表现为胸中气塞、呼吸短促,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橘枳姜汤也可治疗。

【注释】胸痹,若胸中剧烈疼痛,是胸痹病情较重的情况;若胸中气塞,是胸痹病情较轻的情况。胸为气海,一旦有间隙,若阳邪侵犯则化为火,火性主开散,不会导致痹阻。若阴邪侵犯则化为水,水性主闭阖,所以使胸中气塞、呼吸短促,气息不畅,从而形成胸痹。若水邪盛于气,就会呼吸急促,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疗,以利水,水液通利则气顺。若气盛于水,就会痞塞不通,用橘皮枳实生姜汤治疗,以开气,气通畅则痹阻消除。

【集注】沈明宗说:邪气阻塞胸膈,肺气不能顺畅往来,就会出现胸中气塞、呼吸短促。方剂中用杏仁使肺气向下通畅,用茯苓引导水湿下行,甘草调和中焦,使邪气去除,痹阻开通,气息不再短促。然而胸痹是由于胸中气塞,脾土湿寒、浊气挟外邪上逆所致,所以橘、枳、生姜善于散邪降浊,因此也可主治。

魏荔彤说:这种病症是邪气实证而正气不太虚弱,阳气微弱而阴气不太强盛。胸痹必然会导致气塞,气塞必然会呼吸短促,前面已经提到。如今开通、降下气机,各种症状自然消除。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剂: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以上三味药,加水一斗,煮至剩五升,每次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若不痊愈可再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