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厥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2(第2页)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在前方内,加吴茱萸(半升)生姜(三两)
将上述九味药,用六升水与六升清酒混合,煎煮至剩下五升,去掉药渣,趁热分五次服下。另有一方,是用水和酒各四升。
【方解】大凡厥阴经病症,必然脉象细且手足厥冷。因为厥阴经为三阴经之尽头,阴尽则阳生,若受到外邪侵袭,那么阴阳之气就不能顺利交接,所以脉象细且手足厥冷。然而,相火寄居于厥阴肝脏之中,经脉虽寒但肝脏本身不寒,所以起初手足厥冷的,之后必然发热。因此,伤寒病初起,见到手足厥冷、脉象细弱几乎消失的情况,都不能立刻认定为虚寒症而使用干姜、附子。这个方剂选取桂枝汤,以当归为君药,是因为厥阴经主肝,而肝为藏血之脏;佐以细辛,其味极辛,能够通达三阴经,在外温通经络,在内温暖脏腑;通草其性极为通利,能够通利关节,在内通利孔窍,在外通利营血;加倍使用大枣,这就是建中汤加饴糖用甘缓之法;减去生姜,是担心其辛味太过而迅速发散。肝之志为苦急,肝之神喜条达疏散,甘味与辛味并用,那么肝的情志就能顺遂,神气也能愉悦。只要厥阴经的神志顺遂愉悦,就不会出现脉象细而不出,手足不温暖的情况。不需要人参、茯苓之类的补药,也不用干姜、附子之类的峻猛药物,这是因为厥阴经的厥逆与太阴经、少阴经的治疗方法不同。如果患者体内有长期积寒,不是辛温甘缓之类的药物所能兼顾治疗的,那就加用吴茱萸、生姜的辛热之品,再用酒煎煮,辅助细辛直接通达厥阴肝脏,迅速驱散内外的寒邪,这又是救治厥阴经内外皆受寒邪损伤的方法。
患者手足厥冷,自述:“我没有结胸症状,只是小腹胀满,按压时疼痛”,这是寒邪冷结在膀胱关元部位。
【注释】这是对上一条内容详细阐述其症状。经典说:“第六日厥阴经受邪。”厥阴经环绕阴器,联络肝脏,所以会出现烦闷胀满、阴囊挛缩。邪气传至少阴经,如果患者本身有热,必然从阳化热,就会出现烦躁口渴、小腹胀满且阴囊挛缩,这是四逆散、承气汤的适应证;如果患者本身有寒,必然从阴化寒,就会出现手足厥冷、小腹胀满且阴囊挛缩,这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汤的适应证。现在患者手足厥冷,自述没有结胸,这就是说大腹不胀满,只是小腹胀满,按压时疼痛。在伤寒论中有小腹胀满,按压疼痛,小便通畅的,是血结于膀胱的病症;小便不通畅的,是水结于膀胱的病症;手足发热,小便赤黄涩痛的,是热结于膀胱的病症。而这里手足冷,小便频数且色白,可知是寒邪冷结于膀胱的病症。
【集注】成无己说:手足厥冷,没有结胸症状,说明没有热邪。小腹胀满,按压疼痛,是下焦寒邪冷结。
程知说:阳邪结聚在上焦,阴邪结聚在下焦。手足厥冷,小腹胀满,按压疼痛,由此可知是阴邪在下焦结聚,此时应当用温法、艾灸法。关元是穴位名称,在脐下三寸,是阴气极盛的位置,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处,也是膀胱所在之处。
程应旄说:出现手足厥冷,虽然没有结胸,但小腹胀满坚实疼痛,似乎可以攻下。然而下焦的结聚多为寒邪,不像上焦的结聚多为热邪。况且手足厥冷,上焦不结聚,只是结聚在膀胱关元的部位,所以说是寒邪冷结。
凡是出现厥症的,都是因为阴阳之气不能顺利交接,就形成了厥症;所谓厥症,就是手足逆冷。各种出现四肢逆冷的厥症,不可使用攻下之法,体虚之人出现厥症也是如此。
【注释】这是详细说明各种导致厥症的原因,务必不可使用攻下之法。厥证虽然在各阴经病症中都可能出现,但主要与厥阴经相关,所以厥阴经一旦发病,无论寒热,都会出现厥证,如果没有厥证,那就不是厥阴经病症。太阴经寒邪较轻微,所以手足温暖而没有厥冷;少阴经寒邪严重,所以只有寒厥而没有热厥;厥阴经阴气盛极而阳气初生,所以寒厥和热厥都可能出现。凡是厥证,指的是阴阳寒热不同类型的厥证。阴阳之气不能顺利交接,是说阴阳二气不能顺畅地交接流通,不能顺畅交接流通,那么阳气独自为阳而表现为热,阴气独自为阴而表现为寒,这就形成了厥证。厥症的症状,就是手足逆冷。各种四肢逆冷的厥症,是说各种病症出现四肢逆冷厥冷的情况。既然厥证阴阳之气已经不能顺利交接流通,务必不可使用攻下之法,体虚之人出现厥症,更是不可攻下,所以说:体虚之人也是如此。
【集注】成无己说:手的三阴经与三阳经,在手指处交接;足的三阴经与三阳经,在脚趾处交接。阳气向内陷入,不能与阴气顺利交接,所以手足会出现厥冷。
喻昌说:对于厥阴经病症,仲景总体上都不主张攻下,无非是希望邪气能还于表,使阴证从阳而解。这里只是列举最不可攻下的两种情况,以严格告诫。
伤寒病五六天,不大便(此处“结胸”疑为“大便”之误),腹部柔软,脉象虚弱,又出现手足厥冷的,不可用攻下之法,这是因为阴血亏虚,若用攻下之法,会导致死亡。
【按语】“结胸”二字,应当是“大便”二字。没有结胸症状,腹部柔软,脉象虚弱,又出现手足厥冷,都没有可以攻下的道理,然而却强调不可攻下,这是针对什么而言呢?
【注释】这是承接上一条,进一步详细阐述不可使用攻下之法的原因。伤寒病发展到五六天,此时邪气传至厥阴经。出现不大便的情况,乍一看似乎可以采用攻下之法。然而,若患者腹部柔软、脉象虚弱,并且又伴有手足厥冷,这是由于阴血损耗亏虚,从而引发虚性烦躁,这种情况下就更不能使用攻下之法了。如果误用攻下之法,就会犯下使虚证更虚的错误,进而导致患者死亡。患重病之后、发汗过度之后,以及产妇、平素阴血亏虚的人,这类人群中常常会出现这种病症。
【集注】张璐说:伤寒病五六天,邪气传入厥阴经,热邪似乎已经深入。现在脉象虚弱又出现手足厥冷,就不能与热邪深入应当攻下的情况相提并论。因为阴血亏虚、津液耗伤,导致大便干结,担心人们误把五六天热邪传入阳明经的燥结症状与此混淆,所以有不可攻下的告诫。脉象虚弱、腹部柔软,可知体内外都没有实热,手足厥冷表明阴气主事,此时就应当按照阴血亏虚的病症来治疗。如果患者阴血比阳气更亏虚,或者阴分中稍微夹杂阳邪,不能耐受辛热药物,那就又属于当归四逆汤的适应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