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辫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3(第1页)

少阴病,想要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心中烦躁,只想睡觉。到了五六天的时候,出现自行下利且口渴的症状,这属于少阴病。因为正气虚弱,所以需要饮水自救。如果小便颜色清白,那么少阴病的症状就全部具备了。小便颜色清白,是因为下焦虚寒,不能约束水液,所以导致小便色白。

【注释】少阴病出现想呕吐却吐不出、心中烦躁、只想睡觉,五六天后又自行下利且口渴,这是少阴经传变之邪导致的寒热兼具的症状。如果是少阴经热邪导致的燥热口渴,小便颜色必定发红,这是少阴经燥热不能生成津液,下焦有热的表现。现在是少阴虚寒,通过饮水自救的口渴,所以小便颜色清白,这表明少阴虚寒,不能化生津液,下焦有寒。由此可知,少阴病症状都具备且口渴的情况,存在寒证与热证两种不同的类型。

【集注】成无己说:想呕吐却吐不出、心烦,是表邪传入里。如果伴有腹满疼痛,就属于太阴病,这里只是只想睡觉,所以知道属于少阴病。五六天是邪气传至少阴经的时间,如果自行下利但不口渴,寒邪在中焦,属于太阴病;现在自行下利且口渴,是寒邪在下焦,属于少阴病。肾气虚,水液燥热,所以口渴想要饮水自救。下焦虚寒,所以小便颜色清白。下利且口渴,小便颜色清白,可知不是里热。

方有执说:这是反复说明,提醒人们不要认为烦躁口渴都属于热证,以免造成误诊。

程应旄说:烦躁的症状不都属于少阴病,所以指出“但欲寐”来辨别;口渴的症状也不都属于少阴病,所以指出“小便白”来辨别。归结为下焦虚寒,教导人们上焦的病症要从下焦论治。因为上焦虚弱且没有阴液来滋养,根本原因是下焦虚弱且没有阳气来温煦。两个“虚”字都是由“寒”字引发的。又说:吐利且口渴,与猪苓汤证相同,区别在于“但欲寐”。而且猪苓汤证,小便必定不利且颜色发红;口渴饮水与白头翁汤证相同,但白头翁汤证说“因为有热”,小便颜色也必定不白。

林澜说:想呕吐却吐不出、心烦,是阳虚被格拒而浮越于上。只想睡觉、自行下利、小便色白,表明里寒已经很深重。这里的口渴,与口燥舌干的口渴不同。如果同时伴有腹满、大便闭结、谵语等症状,自然应当当作阳邪传里来治疗。既然已经出现里虚、自行下利、小便色白,那么虚寒的情况就非常明显了。特别指出“下焦”,足以看出阴寒在下焦强盛,阳气必然被格拒于上,怎么能因为烦躁口渴就错误地攻下热邪呢!

汪琥说:从整体文意来看,很像热证,唯有小便颜色清白,可知是真寒证。这里的“但欲寐”与热邪导致的嗜睡不同,这种嗜睡神志必定不昏沉,呼吸必定急促且微弱。说“属少阴”,是为了区别不是阳邪导致的口渴,而是体内没有津液,通过饮水自救的口渴。试着给患者喝冷水,必定不会喝很多。仔细观察其小便,如果颜色清白,那么少阴虚寒的症状就全部具备了,可知不是热邪。

沈明宗说:这是少阴虚寒看似热证的辨别方法。世人只知道四肢厥逆是虚寒证,怎知小便颜色清白才是确切的验证呢?

吴人驹说:阳明病想呕吐就不能入睡,在少阴病则是只想睡觉,以此作为虚实的区别。

少阴病,食物刚吃入口就呕吐,心中感觉不适,想要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刚开始得病时,手足寒冷,脉象弦迟,这是胸中存在实邪,不可使用攻下之法,应当采用吐法。如果膈上有寒饮,只是干呕,就不可用吐法,应当温里,适宜用四逆汤。

【按语】“温温”,应当是“嗢嗢”。“嗢嗢”,是呕吐饮邪的状态。

【注释】这一条承接上条“欲吐不吐”,详细辨别脉象和症状,以明确其治法。食物入口就呕吐,并且心中不适,想吐又吐不出,恶心不止,这不是少阴寒虚所致的呕吐,而是胸中寒实引起的呕吐。所以刚开始得病时脉象弦迟。弦脉主饮邪,迟脉主寒邪。而手足寒冷,是因为胸中阳气被寒饮阻滞,不能通达于四肢。寒实之邪在胸,应当顺势使之上越而吐出,所以不可攻下。如果膈上有寒饮,只是干呕有声但没有东西吐出,这是少阴寒虚导致的寒饮,并非胸中寒实之饮,所以不可用吐法,只能迅速温里,适宜用四逆汤,或者用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也可以。

【集注】程知说:这里说的是少阴病因寒饮而呕吐,是肾中寒邪上逆,应当温里而不应当用吐法。想呕吐却吐不出,是阴邪上逆的症状。如果刚开始得病时,邪气还没有深入,手足只是寒冷而不厥冷,脉象只是弦迟而不沉细,那么就是邪气实于胸中,寒邪还在表,属于阳分,应当用吐法而不应当攻下。吐是有东西吐出,呕则没有东西吐出,这两者必须分辨清楚。如果膈上有寒饮,只见干呕而不能吐出东西,那么就是阴寒上逆,应当温里而不应当用吐法。说“急温”,是表明如果不温里,就会出现厥逆、无脉等各种变证。

程应旄说:寒邪在胸中,按照治法不可攻下,因为是实邪,只宜用吐法,一吐就能使阳气通畅,吐法就是温法。如果膈上有寒饮而干呕,是虚寒之邪从下向上,使寒饮停留在胸中,归根结底不是胸本身的病症,直接用四逆汤迅速温里就可以了。

少阴病,脉象微细且沉,只想躺着,出汗但不烦躁,自己想要呕吐,到了五六天的时候,出现自行下利,又烦躁不安,不能安卧入睡,这是死症。

【注释】这一条是对上条的进一步阐发,详细说明脉象和症状,强调因未能及时温里而导致病情恶化的含义。脉象微细且沉,只想躺着,这是少阴寒症。本应当无汗,现在反而出汗且不烦躁,这是少阴病阳气外亡。而且自己想要呕吐,阴寒之邪上逆,此时正应当迅速温里,如果错过这个时机不进行治疗,拖延到五六天,再加上自行下利,又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安卧入睡,这是少阴肾中的真阳发生扰乱,向外浮越欲绝的死症。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温里,也来不及了。

【集注】方有执说:脉象微沉细,只想躺着,这是少阴经本来的病症。出汗却不烦热,是阳气虚弱。想要呕吐,是经中的邪气没有退去。自行下利,是脏腑病症加重。又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安卧入睡,是阳气将要断绝而扰动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