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国之文豪崛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599创作(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esp;&esp;至于民国时期,那就更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疗了,医生们一致认为陆小曼患的是“晕厥症”。

&esp;&esp;待陆小曼那边稳定下来,周赫煊走过去问:“没事吧?”

&esp;&esp;“老毛病了,歇一歇就好。”徐志摩叹气道。他不愿跟陆小曼离婚,很大原因是放心不下,觉得陆小曼需要照顾。

&esp;&esp;周赫煊推门而出,抬头看看天,太阳已经被乌云遮蔽。但天气却没有因此变得凉爽,而是更加闷热,周赫煊自言自语道:“怕是又要下雨了。”

&esp;&esp;“轰隆隆!”雷声响起。

&esp;&esp;闷雷,只打雷,不下雨。

&esp;&esp;倒是有一阵山风刮来,加快了体表汗水的蒸发,让周赫煊感到些微的凉意。

&esp;&esp;时间慢慢过去,天色越来越阴沉,山风也越来越大,把山坡上的竹林吹得随风摇摆。

&esp;&esp;“哇,起大风了,好凉快!”张嘉铸兴奋地跑到外边,他写的那篇散文已经搞定。

&esp;&esp;不断有人写完文章走出来,站在风口拥抱大自然,只盼着天上早点降下雨滴。可惜,风刮了,雷打了,就是特么的不下雨。

&esp;&esp;苏雪林就像一个渴望得到老师表扬的小学生,她双手捧着自己的散文,递到周赫煊面前:“周先生,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斧正。”

&esp;&esp;周赫煊把她的文章快速看了一遍,微笑道:“写得很好,继续努力。”

&esp;&esp;“这样啊,谢谢周先生。”苏雪林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周赫煊的评语太敷衍了。

&esp;&esp;周赫煊并非故意敷衍,而是苏雪林的文章没法评价。这位女作家创作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写人,总要提到她的朋友们——特别是有权势、有地位、有名望的朋友。

&esp;&esp;她现在写的是一篇游记性散文,完全属于流水账。开篇就是她跟某某朋友,接到周赫煊和胡适的邀请,参加一个关于徐志摩的文会,期间夹杂着大量名人的描述。

&esp;&esp;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肯定读得津津有味,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趣、很有逼格。但对于此刻山上的其他人来说,却味同嚼蜡,根本没有半点营养可言。

&esp;&esp;失望尴尬之余,苏雪林问道:“周先生没有写文章吗?”

&esp;&esp;周赫煊说:“缺乏灵感。”

&esp;&esp;苏雪林用带着撒娇的语气说:“如此盛会,怎么能缺了周先生的文章?你写一篇嘛。”

&esp;&esp;周赫煊被激得一阵恶寒,如果撒娇的是一位美貌少女,他肯定非常享受,但苏雪林却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矮胖妇女。

&esp;&esp;实在跟苏雪林没有任何共同话题,周赫煊连忙装模作样的看风景。

&esp;&esp;半山坡上,在葱绿的玉米地旁边,有几个农民正在耕耘土地。那是一块只有十多平米的坡地,只能用贫瘠来形容,但农夫翻地时却格外认真,就好像雕刻家在雕琢一颗完美无瑕的美玉。

&esp;&esp;苏雪林顺着周赫煊的视线看去,发出苍白的感叹说:“农民真是辛苦啊。”

&esp;&esp;“是啊,中国的农民,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承担着国家的希望。”周赫煊突然想起一首诗。

&esp;&esp;那首诗,是中国最伟大的现代派诗人穆旦先生的作品。诗人在创作出那首诗的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