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国之文豪崛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452拖死日本才是正途(第2页)

&esp;&esp;有时候周赫煊甚至觉得,广岛、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其实是救了日本一命。战争如果再持续个两三年,日本至少每年要饿死上百万人,说不定还会爆发革命变天,日本天皇要落得沙俄皇室的悲惨下场。

&esp;&esp;蒋廷黻说:“明诚的话有些道理,但恐怕真的爆发国战,中国人首先就撑不住。”

&esp;&esp;胡适也说:“是啊,从晚清以来,中国的对外战争都是惨败。就怕日本人一打来,各地军阀纷纷投降,那时候就是亡国奴的下场。所以我觉得啊,能不打最好不打,必须依靠外交手段解决。”

&esp;&esp;周赫煊语气中带着嘲讽:“适之说要靠外交解决,那不过是苟延残喘,等着慢性死亡。”

&esp;&esp;“那还能怎么办?”胡适非常不信任政府、军阀和中国士兵。

&esp;&esp;“打,必须打,才能打出中华民族的未来!”周赫煊斩钉截铁道。

&esp;&esp;张奚若也附和道:“这话说得好,中国就缺一场国战!”

&esp;&esp;这两人闹着要打仗,其他人却表示担忧,甚至害怕中国几个月就被日本占领。

&esp;&esp;眼看气氛有些沉闷,林徽因连忙调解道:“还是聊聊其他话题吧,志摩最近有什么新诗吗?”

&esp;&esp;“近些日子烦闷得很,已经没心情写诗了。”徐志摩摇头苦笑。

&esp;&esp;说起诗歌,周赫煊倒是想起林徽因十年后那首《九一八闲走》:“但我不信热血不仍在沸腾,思想不仍铺在街上多少层,甘心让来往车马狠命的轧压,待从地面开花,另来一种完整。”

&esp;&esp;这首诗是林徽因的三弟死在抗日战场上,林徽因痛苦愤懑之下写的,有一种浴火重生、破而后立的决绝,可比她现在的风花雪月要有深度得多。

&esp;&esp;还有林徽因的《除夕看花》:“月色已冻住,指着各处山头,河水更凌乱……抖战着千万人的忧患,每个心头上牵挂。”

&esp;&esp;赏花依旧是赏花,但林徽因赏花后的心情却已无关风月,而是变成对山河破碎的感慨,对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

&esp;&esp;林徽因都因抗战而变得心忧天下,周赫煊非常期待,活下来的徐志摩会在抗战中写什么诗。

&esp;&esp;沙龙的话题转到文学上,周赫煊谈兴不高,勉勉强强附和几句,倒是徐志摩和林徽因聊得起劲。

&esp;&esp;到傍晚时分,众人各自散去,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