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国之文豪崛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82【吃亏】(第2页)

他上任前就提出要求,东北的官员任命问题,张作霖不得插手。

结果王永江提拔起一大批实干官员,张作霖死后东北不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永江当初的选贤任能。

可惜啊,可惜,这人死得太早了。

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累死的,被张作霖的胡搞乱搞气死的。

周赫煊想到未来的九一八事变,郑重告诫道:“五哥,你要转告六帅,不管生什么,千万不能动兵打内战。

”冯庸笑道:“东北都易帜了,当然不可能再打内战。

”“这次的编遣会议,就是内战征兆啊!”周赫煊急道。

冯庸闻言一愣,表情凝重地说:“不会吧,难道常凯申敢跟全中国的地方势力开战?”“他要削藩,你说各省军阀会是什么反应?”周赫煊反问道。

“削藩倒不至于,全国裁军方案,大家可以坐拢来一起谈嘛。

”冯庸非常乐观地说。

周赫煊问:“如果谈不拢呢?”冯庸道:“那就保持现状,大不了地方的军费开支,不用再找中央拨款。

”周赫煊道:“地方常备军队,自然不需要中央拨款。

但各地的警备军呢?如果连警备军的军饷都不走中央,那这个中央政府还叫中央政府吗?这跟藩镇割据有何区别?常凯申为了自己、以及南京政府的威望,是绝对不能容许这种现象存在的。

中央想要集权,地方想要自保,这属于不可调和的矛盾。

”“万事可以谈啊。

”冯庸说。

好吧,冯庸的观点跟阎锡山差不多,都认为可以坐下来商量,犯不着动兵戈。

可惜他们把常凯申想得太软弱了。

当天下午,阎锡山如约而来,正好跟冯庸碰个正着。

“汉卿(冯庸)啊,你是张司令的代表,他对裁军有何看法?”阎锡山见面就问。

冯庸笑呵呵的说:“跟阎部长一样,我们张司令也支持裁军。

”阎锡山摆手道:“支持裁军,那是对老百姓说的,咱们就不必说这种空话了。

”冯庸严肃道:“若裁军计划秉承公心,那我们张司令自然也一心为国。

”“就怕有人徇私!”阎锡山拍着大腿说,他又问周赫煊,“周先生料事如神,你猜常凯申这次会玩什么花招?”周赫煊笑着说:“阎部长何必问我,您跟常总司令恐怕已经达成秘密协定了吧。

”阎锡山瞪大双眼:“这你都能猜到?”“如果不是胸有成竹,阎部长会有心思来参加我的婚礼?”周赫煊笑道。

阎锡山坦白说:“我是跟老蒋有些合作,但又觉得不对头,跟手下参谋讨论好几天都没头绪,所以决定来问问周先生。

连英国的汤因比先生,都说你是国际问题专家,对中国的问题肯定也有独到见解。

”周赫煊分析说:“常凯申并非蠢货,他敢提出裁军,必然拉一派打一派。

中国人讲究远交近攻,必然是拉拢阎部长,而打压冯(玉祥)、李(宗仁)、白(白崇禧)。

我说得对吗?”“全对!”阎锡山佩服道。

周赫煊又说:“李、白二人的地盘,离常凯申最近,而且他们属于新进军阀,地盘小、底蕴也不足,因此常凯申必然先对二人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