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民国之文豪崛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26【说客】(为盟主“老王真的真的短又小”加更)(第2页)

”此时奉军将领当中,还真没有谁敢提出投日的。

不管是旧派的张作相,还是士官派的杨宇霆,都是坚定的仇日分子。

日方暗中拉拢好几次杨宇霆好几次,都被他拒绝了。

日本人随即觉得张学良年轻好控制,各种软硬兼施,希望能跟张学良达成密切合作。

张学良自然不肯答应,就算他愿意,手下的将领也不同意。

那些将领更倾向于自立,不管日本人,也不管南方国民政府,奉军自己经营东北的一亩三分地。

面对张学良的问计,周赫煊说:“六帅,这件事根本不用我多嘴,其实你心里早就做出了决定。

对吗?”张学良愣了愣,随即苦笑道:“还是明诚知我。

”张学良是很看好常凯申的,认为北伐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高,而且有自己的革命理念,常凯申也是能让中国富强的领袖。

嗯,太过高看了。

周赫煊打开皮箱,拿出常凯申的手书、挽联,以及他自己的《菊与刀》样书,说道:“六帅,我这次来奉天,给你带来了三样东西。

”张学良首先打开挽联,只见上面写道:噩耗惊传,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

这副挽联充分暴露了常校长的诗词水平,不过胜在浅近直白,而且也表达了对张学良的接纳之意。

“有心了,”张学良都不用读信,就知道里面写的什么,他问,“明诚,你在南边当官了?”“没有,”周赫煊说,“我帮常司令做说客,从大义上讲,是为国家和平;从小义上讲,是为尽快打通东北到山东的救命粮道。

”张学良起身来回走动,顾虑道:“我早就想易帜了,但有两个问题很棘手。

一是奉军内部有人反对,二是日本人从中作梗。

”周赫煊出主意道:“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

”“快说。

”张学良急切道。

“第一,可令热河的汤将军先易帜,试探奉军内部和日本人的反应。

”周赫煊说。

张学良喜道:“汤二叔?这主意好,他肯定也愿意易帜。

”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如今霸占着热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