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之超级强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70章 要把火烧起来也难(3更到,求推荐收藏(第1页)

李苹到不是反对赵无极搞出的这个“工作守则”,她主要是担心到时执行不下去,赵无极没有退路。大到国家政策法律,小到单位规章制度,说白了都是对现有利益关系的调整。有些人混日子混惯了,有些人习惯了以前的管理方式,现在赵无极要进行“变革”,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不过,李苹的犹豫也给了赵无极启示,他并没有急于把这个方案公布下去,而是以“草稿”的方式发到每位党员干部手中,广泛地征求意见。特别是乡人大主席团成员,赵无极要求吕宁生亲自主持意义征求工作,并形成正式的书面意见。

经过三天的意见征求,最后汇总到赵无极这儿,情况非常喜人,除了一些因为理解偏差而产生的疑问外,意见最多的就是“只要领导能够做到,我们肯定也能做到。”

“赵乡长,这个读书拿文凭是好事,可是耽误了工作咋个算呢?”在乡党委扩大会议上,有的干部提出了疑问。

“凡面授、考试时间,按正常上班对待。但平时学习,则必须利用业余时间,不得耽搁工作。”赵无极解释道。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进修学习拿文凭,是政府鼓励的事情,自然会按正常上班对待,而且学习结业拿到文凭后,单位还可报学费、车费以及旅馆费等,再过几年,这将是一个很普遍的情况。但在此时,函授、电大、自修等刚刚兴起,各地政策并不统一。

凤山乡的干部有个特点,就是年轻。除了韦长青49岁,何安47岁,吕宁生42岁外,其他的人都是30多岁或20多岁。譬如李苹才31岁,欧阳灿36岁,甘霖32岁,赵无极24岁,徐庭放28岁,王文化27岁。

“赵乡长,我今年36岁,可不可以也报名参加函授啊?”欧阳灿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当然可以。”赵无极肯定地说道。无论如何,读书、拿文凭,将是未来十几年的主流。有些中专毕业参加工作的家伙,后来竟然读到了3个博士学位,虽然是“在职”博士,但无论如何也是好事,多少总要看几本书,提升一下素质吧。

“赵乡长,其他单位的人能否享受这一制度?”又有人提出了问题。

“凡凤山乡的干部职工,包括学校、医院在内,都应该鼓励其进修、读书。可以先让中心校和卫生院搞一个相似的规定出来。”

赵乡长上任的节论述到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干部的相关守则,是凤山乡所有干部行动的准则。

在干部大会后,赵无极又及时找来四个企业的职工召开座谈会,研究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问题。这个座谈会,让赵无极进一步明白了,在凤山这样的地方,搞这种传统的集体企业,等于是用政府的钱来养活一群懒人;或者根本就无钱可赚。

譬如榨油厂的工人代表就指出,乡榨油厂的设备,新买的才两万块钱,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属于重体力劳动,企业的收入,基本上只够发工资,如果要求向乡政府交利润,除非是增加机器设备,减轻劳动强度。但增加机器设备之后,乡榨油厂除了少用两个员工外,也不可能给政府交什么利润,因为,凤山群众的食油用量,或者说每年的榨油量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增加得太多。

收购油菜籽来榨油当然也可以,但是,榨制的食油又卖给谁,再加上凤山属于卢江最偏远的乡,加上来去的交通运输成本,榨出来的油能竞争赢其他区乡或城郊榨油厂出口的食油吗?

赵无极曾经对农机修理厂的意见最大,谁知,农机厂的工人们对政府的意见同样不少。

他们说,农机厂的业务少,又不能怪他们。在包产到户之间,每个村都有拖拉机、粉碎机、磨面机、抽水机等设备,全乡共有各类机械设备上千台,到了农忙时节,他们12个人忙都忙不过来;后来,包产到户后,村社的这些家业机具,先后都出售或承包给了私人,在这种状态下,一点点小毛病,他们多半就自己修理了,用不着再到乡上找农机修理厂的人。

因此,他们坚决反对乡上要关闭农机厂的决定,当年在集体经济时,他们立下了汗马功劳,乡上不能做御磨杀驴的事情。

“鸡毛蒜皮,头绪繁多!”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状,让赵无极感觉到,农村之所以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可能就在于这种歪歪道理太多了,缺少一种“向前看”的观念。

这种情况,让赵无极想起南巡首长说过的一句话,“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尼媒,一个月守着二三十块钱的工资,真的就很有意思吗?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