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数字风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六章 事端(一)(第2页)

林闻方也同意了下来。

但林闻方很明白,雷霆的诞生,看起来是解决了机师的体力消耗和作战续航力的问题,其实这是将问题导向了另外一面。

它将那些最消耗体力的精密操作都取消了。

在有数量的情况下使用雷霆或许是个不错的注意,用于战场正面对抗,警卫类任务等等都很好,但在更高端的应用上,雷霆相去甚远。

机甲师上上下下对雷霆机甲都不怎么在意。

西山机甲产业集团围绕着雷霆推出了高寒地带加强型、救灾与消防型、警用防暴型、湿地与沿海地区修正型等几个型号,还迅速建立了庞大的周边武器库系统。

在两个军区采购之后,又陆陆续续拿到了一些不大不小的订单,然后迅速准备转向出口。

这种以外养内的方式能大大降低机甲的单件价格,如果不是北方工业集团的产能一直上不去,他们本来也准备出口的。

由于现在商务部门和外交部门毫无疑问会倾向于西山集团,北方工业集团也只好作罢。

本来,短短几个月里取得了这样的进展,一些人已经有些沾沾自喜。

可是,北方工业集团、天耀集团、天池山研究所联合推出的机甲标准模块化设计体系,让西山集团的成绩荡然无存。

虽然英雄机甲各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人形机甲的路子,而且外形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那一场比试之后,由邱铭牵头,大家索性搞起了模块化机甲的路线,将各个子部件都以标准接口串联起来,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

非接触式动态捕捉、骨骼支架式动作感应、电磁动作感应、外骨骼直连四种操作方式;轻装甲、标准装甲、重装甲三种不同的装甲装载方式;擒纵式骨骼系统、电磁关节、多点动力分配关节等一共七种动力和传动体系,还有不同种类的电机,不同容量的电池,已经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五十种的近战远程武器,让这一次大家通力协作推出的机甲立刻就成为一整个体系,并且毫无疑问将主导联邦乃至全世界的机甲发展。

由于部分公开了机甲的技术体系,这种事情瞒不过别人,安莲和耿芒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瞒住其他人,反而大大方方地公布了基础架构,并且向外界公开征集各个组成部分的新方案。

除了软件与操作系统、观察瞄准系统不对外公布之外,动力、传动、座舱、装甲、武器配备、骨骼系统材料、实用附件等类目全部都对外招标了。

机甲师担负着主战任务,没有那么大的灵活性,但各个地方的机甲部队都面临各自不同的地理和作战任务需要,需求就五花八门了。

有些部队则索性将模块化的优势发挥到极限,需要让部队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按照作战需要进行整备,那就需要多套不同的配备。

而且,这部分费用还不用从联邦的军费里出……每个军区几乎都有自己的小金库,也有一些奇奇怪怪不足为外人道的收入。

尤其是一些边境军区,实际上边贸上的军火走私就是联邦授权他们在进行的,小金库相当丰厚,这也让之前赵臻铎批下来的资金能够在机甲领域得到更大限度的使用。

虽然是模块化,但还是要定出标准来的,实际上模块化更适合让一些技术尖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搭建,虽然比原生设计的英雄机甲会差一些,但想去也不远。

但在基干部队全面采用自选配备,那就是在给自己找难看了。

机甲师采用的通用型标准机甲命名为“近卫军”,采用的是传统的机甲结构,专门为机甲师设计的改进型多点分配式关节系统,新型安静电动机和动力分配系统,虽然动作控制体系没有做大的调整,但后台软件大幅度重写,尤其是林闻方将之前在修改安莲的机甲的时候想出来的那种随注意力分筛信息和调整机甲力度回馈的软件加入操作系统之后,虽然看起来调整不大,但却能大大降低机师的疲劳。

原先驾驶机甲,精神上的疲劳的确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信息太多太杂,必须始终让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