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寡妇难贤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06 变迁(第1页)

海嘉九年,对于大乾国的南部的农户来说,是个动荡的一年。

原因无他,只因粮价涨涨跌跌,直到秋收的时候,跌回了一两银子六石粮,自此是稳定了。

对于杨家村的来说,大多数农户都尝到了甜头。

海嘉九年,雨水少,当秋粮收上来的时候,收成比往年少了不少,有不少农户没照看好的,不少收成减了半。

论理来说,粮少粮价就会高,往年都是如此。南下镇的农户纷纷上镇子问粮价,一两银子五石半粮。不少人都觉得眼前一黑。

都是尝到了甜头的人,哪会甘心。想着等着来年开春,这粮价自然会像今年一样上涨,故也不是特别担心,照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买鱼买肉。

不过,大乾国的中部,却是受灾严重。

大乾国国力雄厚,国库充盈。皇上大笔一挥,拨粮!拨稻种!

南下镇的粮价,一两银子六石粮。

杨家村的农户急了。杨家村也算是个富裕的村庄,是因为家家户户田产较多,又会点儿小手艺。不过家里头的大头来源都是靠着卖粮。

谁都不知道是不是那些个粮商合伙压低的粮价。

但是对于杨家村的农户来说,粮价跌了,这粮食就得压着手上了。

熬白了头。

才等到了播种的时候,粮价才上涨到了一两银子五石半。

而且据说每日只收五百石!南下镇上的每家粮铺都如此,自此,每日都有农户一大早就排着队,等着粮铺收粮。不过这粮价一直稳定在一两银子五石半!

谁不知道粮铺每日收进去多少粮,只盼着能收到自己的粮就好。

海嘉十年,雨水比着去年的来的。

钱氏家已经压了两年的粮了。

秋收前俩个月,钱氏家开始卖粮,一两银子四石半,卖的是海嘉八年那年秋天收上来的粮。陈粮也卖出了大价钱!

因为已经可以看到今年的收成,恐怕比去年还不如。

这时候,镇上能卖粮的,除了大户人家,就只有一些农户。

秋收后,就是田慧和秦氏,四亩地,俩女人俩小孩,收成勉勉强强只能混个半饱。

连着俩年的少雨水,若不是庄户人家勤奋,怕真的要颗粒无收。

粮价一直保持在,一两银子四石半。

不过杨家村的农户,没有去卖粮的。

有时候,银子再好,也得有命花。

就如阿土家的,田地虽然是多,但是人口相对来说也多。十几亩地,九口人,也只能让一家子勉勉强强吃饱。更何况不晓得来年的收成如何,那也得勒紧裤腰带子,省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