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少女情怀总是诗(第3页)
于是,诗人假想了自己的“再生”。
这“再生”,不是缘于留恋尘世的生命,而仅是为了续写生前未完成的宏大诗篇。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这“永恒的事业”,还是写作“民族和人类结合,诗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诗”!因此,谶语又体现出其辉煌的一面:“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诗歌的尸体——干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诗人的精神氛围弥散开去,召唤和激发了活着的中国诗人们。
生命易逝,“我必将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这首诗体制不大,但境界却格外开阔。
在强劲的感情冲击中,诗人稳健地控制着思路,三个层面,彼此应和、对话、递进,结构严饬、硬朗。
在高蹈的理想与谦卑的情怀,生命的圣洁与脆弱,诗人的舛途与诗歌的大道……这些彼此纠葛的张力中,书写了一个中国诗人的赤子之情。
这不是一篇考试作文,这是华夏近代史上最华丽深切的悲鸣。
这也不是一个高中生,这是属于这个时代图腾一样的伟大诗人。
纪芸芸感觉自己已经有点处于魂飞魄散的境地了,她知道程晓羽的文字很好,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她就觉得程晓羽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但没有想到老师都觉得他已经是个诗人了,诗人多么神圣的称呼,多么光荣的赞美。
纪芸芸又去看旁边贴的数学试卷,零分。
她不由得笑了,在看到程晓羽用诗歌答题,更是觉得诗人都是有性格的怪人。
天才跟奇葩的结合体。
心里不由得对程晓羽后面对自己的冷淡态度释然。
他的天才横溢的确有骄傲的资格。
这个时候的女文青纪芸芸已经把程晓羽的等级上升成偶像,而不是同龄人了。
思虑了片刻,纪芸芸决定回姑姑家,把那首《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贴进公告栏里。
她只是一时冲动,单纯的认为这样好的诗歌,必须拿出来和所有人分享。
然后事情就令人意想不到的朝失控的方向奔驰,所有人都以为这是程晓羽写给纪芸芸的表白诗。
纪芸芸尝试辩解了几次,也没有人认真的听,只是一阵嬉笑,说她解释就是掩饰。
而她其实也不反感别人这样的误解,甚至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