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医书现世决定攻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越是想到这里,张良越是感到无力。
当年韩非被逼入秦是如此,现在韩国灭亡亦是如此。
作为灭亡韩国的秦国,张良也开始敌视他们,“难道真的没人能抵挡得了秦国?”这个问题,他不知道有没有答案,而他现在能做的,只有静观其变。
时代的大势碾压过来,他只是一颗沙砾,只希望其他各国因此而警醒,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否则危矣。
……
关中。
卫庄一行人穿过函谷关进入秦国关中,在这里,他看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百姓们在农田里耕种,商人们在道路上运送货物,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在这里,他看到了秩序和规则,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国家欣欣向荣,看上去充满生机与活力。
这就是秦国么?
咸阳宫。
苏铭的案上摆放着一本薄薄的书册,里面记录着各种各样的药材,药方以及病患事例,以及银针诊脉之术。
他翻阅着书籍上的内容,赞叹道,“医家居然这么快就把医书编写完了。”
比起黄帝内经里面的包罗万象,这本医书显然要更加专业,除了一些养生知识以外,其余他全都是和医药有关的东西,比《神农百草经》更加完善。
苏铭目光转移到念端身上,赞叹道,“念端先生,此书问世,以后不知要少死多少人,参与编纂医书的诸位医者当真是功不可没。”
念端素净的面容浮现出温和的笑容,很真诚,“若无大王支持,纵然医家耗尽心血,也写不出这本医书,还请大王为此书赐名。”
“医者仁心,此书便叫仁医药经吧。此书编写完,你们医家接下来打算如何?”
这么多年下来,念端也习惯了秦国的环境,对现在的生活也很满意,“大王,此书完成,我医家多年心愿已了,在下希望能借助秦国之力,培养更多医者,救治百姓。”
“念端先生宅心仁厚,孤佩服,以后大秦的每一座城池都会有一座医馆,希望医家的弟子也能遍布天下。”
两人聊了一会儿,念端便起身离去。
“传令,尽快将此书刻录印刷,孤要让这本书以最快的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诺。”
连续几年的投入给秦国培养了一大批医者,苏铭便在秦国主要的城池内建立医馆,算是官方编制,享有俸禄。
没办法,这年头学医的人不多,苏铭只能尽力提高医者的待遇,使其成为百姓晋升阶级的另一条道路。
毕竟现在科举制还没出来,秦国官吏选拔的主要来源有四种,军功爵制,以军功授予官职。殿最制。这是一种用来选拔和考察官员的制度。察举制。此制度是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人才,由皇帝考察任用。任子制。此制度指一定级别的官吏可以保举自己的子弟为官。
这几种制度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大秦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个时代,官员是世袭的,父死子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