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工业革命禅位(第2页)
现在李正元正值十几岁活泼好动,平日里他经常出入千秋殿,知道处理政务有多繁忙,因此才尽力推辞。
苏铭摆摆手,直接打断他的话,“行了,朕还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年纪也不小了,也该收收心,这大唐未来要交到你手上,你不管,谁管?”
“天下战乱数百年,好不容易太平,朕可不想你以后变成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如今朝堂之上,三司主管朝廷赋税经济,而户部则主管钱粮拨用和天下户口,如果说要了解朝廷运转,最好的地方就是在户部和三司。
密密麻麻的数字代表着朝廷经济体制运转,国家财政好坏,从赋税和人口就能一眼看出来,赋税有没有增加,土地数额有没有变化,商税有没有增长。
除了在户部上班,李正元还要陪苏铭批阅奏折,听他分析奏折中蕴含的信息,在教育上,苏铭觉得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
很少有人不学过,就能会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他们需要一点点成长。
开宝二十年,内阁次辅韩熙载成为太子的师傅,教导他读书。
同时,大唐的改革一点点深入,数年前,朝廷完成了限田令,丈量土地,十年后,新一轮的改革开始。
改革先改革吏治,平日里的那些贪污腐败渎职的官员一茬接一茬送入大牢,然后吏部补足,这期间就花了半年时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
半年后,官府组织丈量土地,清点户口,然后,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来了。
天下各地,朝廷的政令开始施行,现在的大唐官场流动性很强,内卷的很,每一个官位都是有数的。
自从大唐施行科举制度以来,每年都会涌现出许多举人进士,大唐别的没有,就是人多,这官,你不想当,有的是人做。
即便是朝廷吏治抓的很紧,在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地方依旧出现了许多阻力。
然而,面对封建体制的铁拳,这些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在这个过程中,皇太子李正元参与的很深,甚至他就是其中的执行者。
为了避免人走政息,苏铭必须未雨绸缪,将政治改革推行下去,不然,等后继之君做,阻力太大了。
除了他,没人受得了这个反噬,饶是如此,苏铭在文人士子口中的名声也降低了不少。
只不过,他一点也不在意,千秋之名自有后人评说,这些家伙说的不算,而他也不是雍正皇帝,他是开国君主,性质根本不一样。
开宝二十五年,太子李正元膝下已经有十几个儿子,皇室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些年,据说西方各国受到影响,三十年战争貌似要提前出现,各国暗地里厉兵秣马,准备反抗天主教,拿回国家主权。
同时,大一统的思想也在欧洲不断蔓延,西方历史上最大的国家也不过包围了地中海,而现在,大唐的出现对他们无疑是降维打击。
人会自然而然的向往好的,就跟后世老美成了人类世界的灯塔一样。
……
在九州各地游玩了两年之后,苏铭回到洛阳。
千秋殿是苏铭待了几十年的地方,李正元登基称帝之后,萧规曹随,并没有更改苏铭制定的规则。
再加上大唐一二代传承平稳,并未像前唐一样生了玄武门之变,权利和平交接,使得朝堂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