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回忆十三 塞石蛋子拾牛粪(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esp;&esp;张本民觉得孙余粮很不够意思,瞪起眼看着他。孙余粮的脸红了,支支吾吾地说这是郑金桦给他的任务。
&esp;&esp;高奋进看了看张本民,又瞅瞅孙余粮,犹豫了下,道:“这都快天晌了,还得回家吃饭呢,孙余粮,你对郑金桦说,俺,俺还是下午去吧。”
&esp;&esp;“郑金桦她说,要是你现在不去,以后就,就不会给你去了。”孙余粮小声说。
&esp;&esp;“高奋进,你去吧。”嘎娃收起了图画书,“俺不怨你。”然后对孙余粮道:“俺也不怨你。”
&esp;&esp;高奋进走了,和孙余粮一溜烟瞬间就跑没了影,电视的吸引力实在太大。
&esp;&esp;张本民出了会神,提起鱼叉去东河叉鱼。
&esp;&esp;冬季河水少了很多,深的地方很少,多是浅浅一层,不及小腿肚。
&esp;&esp;一直到吃午饭,包括整个下午,毫无收获。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esp;&esp;堆雪人打雪仗,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但张本民加入不到队伍当中,有郑金桦在,他只有在旁边看的份。
&esp;&esp;童海青见张本民孤单,便和他回家用竹筐扣麻雀。
&esp;&esp;饿疯了的麻雀很容易中圈套,张本民捉了很多,有的用线拴着,有的放到鸟笼子里养着。
&esp;&esp;不过这些麻雀并没有陪伴张本民多长时间,成年麻雀气性大,不吃食,没几天就全部饿死。
&esp;&esp;仅有一只未完全成年的麻雀活得长一些,直到开春。
&esp;&esp;这个时候草肥水美,生产队的工活也多了起来。学大寨搞集体劳动风头正劲,每家每户都要承担很多活计,割牛草、拾粪堆肥,总之要把各项生产活动都搞上去,比学赶超。
&esp;&esp;割牛草的活不轻松,每户按劳动力人头算,每人每天要上交五十斤。好在草多,河道里渠坡上多的是,只要肯花力气去干,没有完不成的。张本民也加入了割草行列,跟在魏春芳和童海青后头忙得不亦乐乎。
&esp;&esp;二生产队负责过磅的是队长老孙头,他对魏春芳非常苛刻,不是说斤重不足就是说割的草不好。斤重问题可以解决,大不了多割点,但要说草割得不好,那就没啥法子了。
&esp;&esp;“我看别人家也割了这种草,怎么就咱们家的不行?”童海青忍不住问。
&esp;&esp;“嘁。”老孙头不屑一顾,“人家割的草嫩,你们割的草老,牛都不爱吃,难道没听说过老牛吃嫩草?”
&esp;&esp;“那就用斤数来抵吧。”魏春芳不想跟老孙头一般见识,“我们每天多交十斤草就是。”
&esp;&esp;这事让张本民很生气,觉得老孙头太欺负人,后来想了个法子,在草框里偷偷塞了一块五六斤重的石头,这样过磅的时候能讨点巧。等过完磅提着草筐去堆草的时候,再把石头偷偷扔了。
&esp;&esp;这事魏春芳和童海青是不知道的,等她们翻草筐时,“咕咚”一声掉出个石头蛋子,着实吓了一跳。
&esp;&esp;“嘎娃,以后可千万别这么干了。”魏春芳说得很认真,“咱们不胡来,万一要是被发现了,也许会罚我们割更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