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291节(第2页)
懒得穿鞋子,丛澜干脆拎着冰刀倒提冰鞋,赤着脚走到了另一端的中控台前。
这里是整个场馆的控制中心,也有着她所有的数据。
很庞大,支撑着整个意念空间的运转。
丛澜能在这个场馆里随时随地随空间地在身侧凌空点开虚拟界面,靠的也是这个控制中心。
“好复杂啊……”她感慨。
北京市高考志愿的报考系统在五月份就开启了,外省很多地方都是考完再报,但丛澜得先报再考。
当时她很纠结,或者说茫然。
“大学学什么好呢?”
郁红叶丛凛想让丛澜学一个相对轻松点的专业,他们搜罗了很多信息,也询问了在大学当老师的朋友,丛澜在校内的成绩一向不错,只要好好发挥,清北没多大的问题。
哪怕想出国留学,申请也是很方便的。
朋友们都羡慕他俩能有个这么出息的姑娘,小小年纪就是奥运冠军了。
“学经管!”
“当医生!”
这类的建议不在少数。
郁红叶没有说什么“你一定要上xx专业”,她对这些不是很懂,所以跟丛澜讲得是“你想上什么专业”。
老人言要听,但不能盲听盲信,为了孩子好所以指定了专业的爸妈,并不一定都能收获好的结果。
坑到孩子的也不少。
学校这边,老师也给她出谋划策,解释了各种专业和未来的就业方向,言辞间都是“要长大了以后得自己加油啊”的鼓励。
丛澜知道他们是好意,安安静静地听着。
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要报什么专业。
以前学过服装设计,也念过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还上过数学系,基础学科嘛,犹豫不决选数学,反正她脑子也够用。
偶尔还有系统给她上小课,当时读书很快乐的。
不过现在没有系统了,除了刚回家的前两年有点不太适应,总是不留神在脑子里冒出两句话,以为系统会回应之外,这两年她逐渐习惯了。
此时看着这个复杂的控制台,丛澜有点怀念那个啰嗦的小系统了。
“有你在还能给我科普一下。”她遗憾。
现在只留她一人在这里束手无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