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第116节(第1页)
丛澜:“挺好的没有问题了!”
今年接的订单多,丛澜这个上冰以后觉得有点问题,就多改了两次,前两天郁红叶刚弄好,让她带去再试试。
郁红叶点点头:“那就行。对了,你16号去长春?我跟你爸去看你的比赛。”
丛澜:“好啊!”
新赛季正式开始
丛澜提前到了长春,一群人拖着行李箱背着包,挤挤攘攘的,站在空地上等待着。
领队在忙前忙后地安排,出了一脑袋的汗。
丛澜扭头跟褚晓彤说话:“感觉每一年都得来一回。”
可不呢,国内比赛不是东三省就是北京,长春这边又是现成的场地,轮也能轮到一次。
褚晓彤:“多好啊,这边凉快,没那么热。”
丛澜:“也是哦。”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全国各地的选手——香港队、东三省队,大于两个省,也勉强能称呼一句“全国各地”吧?
显得不那么寒碜,却又微微带着尴尬。
人不少,青少组和成年组的加起来也是好大一批。
丛澜翻了翻通知,发现跟去年一样,只管住宿不管吃,连路费都不报销,得人家省队、市队、体校自己报。
“抠的啊……”她摇摇头。
穷也是真穷,让她无数次感慨这个项目能活到现在,也不容易啊!
于谨在三米外喊人:“别唠嗑了,走了走了!”
丛澜:“哦!”
要报道,分配房间,整顿自己的行李,结束以后去吃饭,再安排训练日程。
长春这个基地里除了滑冰的以外,还有滑雪的。
丛澜晚上背着新书包拉着行李箱过来的时候,恰好看到滑雪那边在做陆地模拟训练。
这跟她们的意象训练差不多,都是陆地训练的一种,为冰上、雪地做准备。
丛澜看着他们脚下踩着板子,搁斜坡上练习动作,难度不比她陆地干拔跳跃低。
于谨在前面喊了她一声,丛澜“哦哦哦”地应着,视线没舍得离开,还落在人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