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947节(第2页)
四王就藩后,由于王府护卫数量等同半个都司兵力,所以朝廷在地方的兵力变相增多,对于地方叛乱的镇压也更为轻松。
对于守规矩的藩王们来说,《宗室条例》的放宽使得他们不用再每日谨小慎微的过活,而对于部分野心家来说,《宗室条例》的放宽却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弘治十二年四月,日本下水三千吨级铁甲舰,西海伯戚景通上疏请朝廷提防。
然而他的上疏并未引起重视,因为此时的大明已经拥有八千吨铁甲巡洋舰二十四艘,其余吨位的巡洋舰、护卫舰、驱逐舰四百四十六艘,总吨位达到二百八十余万吨。
与之相比,日本最大铁甲巡洋舰不过三千吨,铁甲舰合计不过三十二艘,吨位仅五万七千余。
弘治十三年二月,昆仑宣慰司旅官俞大猷察觉日本移民昆仑洲数量增加,并在西昆仑修建造船厂,他上疏宣慰司,提醒宣慰司注意日本动向。
彼时昆仑宣慰使为洪熙年间越国公杨展玄孙杨闇,面对提醒,杨闇轻蔑回复:“小军校怎配上疏言事?”
弘治十四年,朝鲜国王李怿派遣使团朝天,使团在朝天返回汉城后,评价天子朱佑樘表面乾坤独断,实际为优柔寡断之主,唯皇太子刚毅英勇可敬畏。
对于大明的情况,使团在与李怿汇报的时候,也用上了“军械虽犀利,武备却松弛,不见昔年景泰、成化之威武,”
类似的评价,也发生在了其它国家使团口中。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依旧认为大明朝依旧是天朝上国,哪怕不如昔年,却也不是他们可以招惹的存在。
朝鲜国王李怿甚至发出:“天朝若倾覆,我等恐灭亡”的言论。
在李怿看来,一个庞大且统一并讲规矩的天朝,可要比纷乱成几十个国家的“天朝”要好太多了。
起码对于属国来说,大明朝基本以自愿内附为主,并且会给予足够的优良待遇。
弘治十七年,暗厄利亚英国三千吨铁甲舰下水。
这一年四月,皇太子朱厚照偷跑出海,乘坐“鹳雀号”铁甲舰前往南洲。
六月初七,他在抵达南洲的后记正德1
“正德英名已播传,南征北剿敢当先。”“平生威武安天下,永镇江山万万年!”
湖畔的一辆汽车上,一名三十多岁的青壮站在车顶,双手长开,好似要拥抱面前山河,口中则是诵读一首自卖自夸的七言诗。
湖泊上,迎来送往的花船上悬挂着代表时代的旌旗,令人了解了当下的时间。
正德三年九月二十四,大明正德朝万寿节皇帝生日。
“将军,我们还是快些回家吧,外面全是搜查我们的人。”
一名貌若妇人的男子哭丧着脸劝解那名站在车顶的男子,男子闻言意犹未尽啧啧几下,随后直接从车顶跳下来,拍拍手道:
“杨尚书也管我管的太乱了,居然连军队都能调动了……”
男人继承了老朱家的阔脸高鼻,可以胡须不算浓密,不然还真有几分朱瞻壑、朱祁钺的模样。
正德皇帝朱厚照,作为理政近十年,当皇帝三年多的一位皇帝,他不同于他的父亲,是一位表面行事轻佻,实际上极有主见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