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933节(第2页)
“这就去!”小厮乐呵呵找出一个麻袋,随后便往装马料的地方走去。
不多时他便提着二十斤豆料赶来,而男人则是掂量道:“这豆料现在都降到二文半一斤了?”
“近来丰产,所以降了一些。”
掌事笑着回话,男人也不多说别的,单手拎着二十斤豆料便走了出去,在外面小厮的帮助下上马离开。
他穿过了高桥镇,整个镇子就一条主干道和十几条小巷子,合计也不过四五百户人家,不会超过三千人。
镇子繁华,镇外也不差。
从牌坊下走出去,一眼望去是看不到边的耕地。
这些耕地已经开垦二十余年,基本都是洪熙年间开垦出来的田地。
曾经这些地方不适合耕种,但后来随着朝廷调拨抽水机下来后,依靠抽水机冲刷,许多盐碱较重的荒地都被冲刷成了适合耕种的土地。
加上这些年磷肥、土化肥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作为化肥原产地的农民,当地许多百姓都能用上化肥,诸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产量也基本能稳定在每亩一百八十斤左右。
这样的产量放在五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哪怕放在二十年前,高桥镇附近的耕地也不过才能亩产九十余斤罢了。
只是二十年时间的环境改造和化肥播撒,便创造出了产量翻倍的奇迹,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当然,并非所有地方都能产量翻倍,起码一些原本就不错的良田在使用化肥后,产量也不过增加二三成罢了。
“驾!”
男人策马在官道上狂奔,大约半个时辰过去,跑出三十余里的男人勒马拐入了一条丈许宽的乡道而田间种植着高高的玉米。
再度走了一刻钟后,他便见到了道路尽头的一个村落。
“回来了!”
男人策马往前走去,饶是这小小村落,也建有一个牌坊和一片水泥地。
男人看了看那水泥地和旁边的一座小院子,小院子高挂“王河屯村吏所”的牌匾,而面前的水泥地也是为了方便收赋税而铺设的。
没有过多生事,男人低调返回了家中。
由于正在饭点,许多人都在家里吃饭,所以一路上也没遇到几人。
“芸娘、我回来了!”
男人走后门将马匹牵入家中,很快便听到了前院的嘈杂声。
不多时一个身材匀称,身穿大袖褙子的女人便从前院火急火燎的走来,手里还牵着两个七八岁的娃娃。
“吃饭没有?”
“吃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