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888节(第3页)

“若是将江南的百姓迁徙缅甸,恐怕需要上百年才能实控当地。”

朱瞻壑没有说内迁的事情,因为现在大明朝已经没有几个地方需要内迁土民来充实当地了。

四川被朱高煦塞入了云贵和乌斯藏二百余万土民,湖广和广东也被塞入了百万土民。

云南汉口比例刚刚好,广西则是还需要汉化。

除非花大代价将缅甸的土民迁徙到北方,不然大明朝在长江以南根本容不下他们。

但是迁徙北方,这个代价太大了,哪怕是朱高煦开口,朝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朝廷没有地容纳他们,而朝廷还要不断汉化当地。”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迁移这一说。”

朱高煦收敛了目光,朱瞻壑闻言颔首:“儿臣明白了。”

话音落下,朱瞻壑给出新的话题:“老五、老六他们提前回宫了。”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随后思虑片刻后才继续开口道:册封老五为梁王、老六为淮王,北洲的情况经营如何?”

“孟懋经营的不错,已经在东洲东海岸经营修建了三座城池,各自驻扎五百兵马,四周还有被扶持的一些土人部落。”

“北洲的大谷底已经开垦出三百余万亩耕地,岁产粮食二百六十余万石。”

“除了可以供应北洲的四十多万罪民,还能结余八十万石南运东洲。”

朱瞻壑给出回答,朱高煦继续询问:“东洲呢?”

“宣慰使杨朔合纵连横,原本二百余家城邦,如今仅存五十七家,且实力不大。”

朱瞻壑回答道:“朝廷直接掌控的东洲土民已经不下三百万,当地的汉化速度很快,杨朔弄了许多汉化政策来吸引土民主动接受汉化。”

“不过如此多东洲土民,所能耕种的地方仅有谷地,肆意其繁衍发展,对北洲的粮食压力恐怕会很大。”

“况且,东洲土民远比朝廷预计的要多,每年都有十几万土民投靠朝廷,而他们开垦养活自己的耕地需要四五年,这期间朝廷如果提供不了那么多工作,他们便会生乱。”

“这两年来,杨朔已经镇压七场超过万人的叛乱,而且也有土民成群进犯了靖海府,好在被守军击退。”

“二弟还有三个月才能抵达靖海府,相信等他抵达后,情况会好很多。”

朱瞻壑一股脑的将东洲事情给说了出来,朱高煦听后久久没有回应,直到朱高煦停下手中书写的举动,他才呼出一口气道:

“这事情你看着办,东洲的土民文化与我们有许多相近,文明程度又低于我们,想要同化他们并非难事。”

“北洲的大谷底可以开发数千万亩耕地,足够养活七八百万人。”

“等这个谷地被完全开发差不多的时候,蒸汽轮船也差不多可以普及到民间了。”

“抓好朝廷在中洲的基本盘,控制好南洋,北洲和东洲就逃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