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883节(第2页)

“舰队已经抵达巨港,不日将对满者伯夷用兵。”

“此战南洋诸国皆拥护朝廷,并未有朝臣们所预估的那般充满抗拒。”

王焘话音落下,朱高煦也并没有立马开口,而是拿起奏疏一本本翻阅并处理。

见状,王焘重新为朱高煦泡了另一杯茶,小心翼翼的放在了他的桌上。

在主仆之间的沉默中,时间也一点点的来到了七月。

《大明报》的洪熙十四年各方局势

“呜呜!”

“噼里啪啦——”

时隔一年的爆竹声作响,百姓们家中的日历本也从“大明洪熙十四年辛亥”变为了“大明洪熙十五年壬子”。

尽管是新年正旦,可这一日的天津港上却人满为患,浑然没有在家过年的意思。

他们所注视的是海上的一艘船只,而这艘船只,便是大明太学及天津船厂共同建造的“洪熙辛亥号”。

“辛亥号全长十四丈三尺,宽二丈一尺,排水量明制二千六百吨,吃水一丈二尺,编制一百二十人,航速每个时辰三十五里,煤水满载续航一千六百里……”

天津港上的一座七层高楼上,朱高煦正在拿着望远镜打量海上的辛亥号,心里十分满意。

尽管每个时辰三十五里的速度很慢,一千六百里的续航也很短,但这毕竟是大明朝下水的第二艘蒸汽船只。

相比较洪熙十一年的“洪熙号”,这次的辛亥号有了更大的进步,而这只用了大明朝四年的时间。

随着基础教育不断普及,受教育人口不断增加,基础科学一直在沿着朱高煦所给出的课题不断研究突破。

数理化的基础打好之后,其它国家想要追上大明朝就更不可能了。

“这艘船还有没有什么缺陷?”

朱高煦放下望远镜,将望远镜递给了旁边的朱棣。

站在他身边的有朱棣、朱瞻圻、朱祁钺等人。

朱棣接过望远镜打量起了辛亥号,而天津造船厂的船工蒯澈闻言也作揖道:

“缺点还是有的,热效率太低,日行四百二十里便已经是它的极限。”

“除此之外,小毛病也挺多的,与几年前的火车锅炉一样时常会因为一些小毛病而抛锚。”

“不过我们有自信能在未来不断地提高热效率,并解决这些小问题,只是需要陛下有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