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647节(第3页)

“这场景,让我想到了当年在渤海与胡兵交战的艰难。”

“我们能活着站在这里,但更多的弟兄却葬身在了沙场之上。”

“朝廷再过几年便要迁都北京,故此我决意将天寿山西侧的虎峪圈起来,要在虎峪山巅修建高塔。”

“日后,每战一场,便修高塔一座,上刻阵亡将士籍贯、战功。”

“军校学子凡毕业,皆要前往虎峪祭拜为我大明而阵没的将士。”

“至于你们……”朱高煦伸出手对他们敬酒:

“我要效仿古人,择地为你们修建燕台,铸金身,绘画像。”

“你们的家乡也要在你们死后修建庙宇,让你们享受万世香火!”

朱高煦激昂慷慨的一席话,让诸将赤红了眼,纷纷躬身作揖:

“臣等,誓死报殿下恩!”

人君姿态

“这些树皮,你们试过哪种是朝廷需要的吗?”

“回殿下,还没有尝试过。”

正月二十四日,在朱棣北上、郑和南下的背景下,朱高煦也总算得到了他所需的大部分美洲作物种子。

摆在春和殿内的箱子大大小小有十余箱,其中摆放着玉米、马铃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利马豆、菠萝、番荔枝、石榴、油梨、腰果、西洋参、木瓜等各种蔬菜水果的种子和果实。

其中不少果实还有泥土沾染,显然是因为种子储存时间不够,只能在船上的大缸进行埋土种植来保持生长,从而才坚持到了大明。

“种子和果实都没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查出哪种树皮管用。”

朱高煦放下一块树皮,他并不认识金鸡纳树,所以只能靠人为实验才能分辨出来。

站在他身旁的先遣队百户官曹义仅有二十岁,这次是他第一次下西洋,但他却成功的带回了绝大部分作物。

“王千户与当地土人沟通,当地土人将他们认为有用的树皮都剥给了我们,返航船舱内有三百箱各类树皮,但具体哪种管用便不清楚了。”

曹义解释着,朱高煦也颔首收回目光,侧目看向了身侧持着笏板的数十名大臣。

六部尚书、六部侍郎,还有都察院、六军都督府等各级官员,足有三十余人。

此刻的他们站在自己身后,好奇的打量着箱子内的作物。

朱高煦走到第一箱面前,从中将刚刚从土中取出的一串果实为众人展示,同时介绍道:

“这是土豆,在东洲之地亩产二百斤左右,并不算多,但它不与五谷争地,对土地的要求不高,但最好是沙壤土比较好。”

朱高煦对群臣展示,而他手中的土豆并不似后世人所认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