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611节(第3页)

“算了,我还是管好舰队的事情吧。”

陈瑄也知道自己玩不转这些,倒不如老老实实听令。

郑和见状,脸上露出笑意,便与陈瑄讨论起了这一路上的一些趣事。

二人说说笑笑间,被派出的战船们也开始陆续返航,并带来了一则好消息。

昆仑角旁边确实有一处天然海湾,并且可以停泊三千料以下的战船。

只要稍微修理一下海岸,那五千料大船也能靠岸停泊。

不仅如此,这处地方气候还算湿润,可以种植作物和蔬菜。

“殿下真是料事如神。”

从陈佐口中得知岸上的情况后,陈瑄感叹一句,便与郑和他们换成三千料的大船,径直驶向了那处天然海湾。

隔着老远,他们便看到了许多植被。

一开始陈瑄还有些警惕,担心它们会和交趾、南洋一样,有不少疟疾和蛇虫鼠蚁在其中。

然而随着他们登陆那片白色沙滩,他们这才发现这里并没有太多树木,不过植被还算丰富,是他们并未见过的一种气候。

“不是雨林气候。”

自从朱高煦撰写了《气候学》书籍,这本书便成为了海军将领们必须学习的几种书籍之一。

在此之前,陈瑄并没有接触过地中海气候,而《气候学》也没带在身边,所以他也判断不出这是什么气候。

“看看有没有水源。”郑和走在陈瑄身旁,在打量四周的同时,也开始在一些泥土较多的地方尝试用空心杵打入土中,深入三尺后再取出,触摸其尖端的泥土。

“还算湿润,应该能打出井水。”

挤出铁杵的泥土,郑和满意点头,随后让人打井并修建营盘。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海上的明军开始渐渐登陆岸上。

由于分兵护送商帮去探矿,加上在木骨都束也留下了不少兵马,因此抵达此处的明军数量只有不到七千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想要修建一个营盘并不困难。

船上的石灰石、铁矿粉、黏土都是现成的,海上也有细小的石块和海沙。

尽管海沙不是最佳材料,但地方简陋也没有办法了。

不多时,防风墙修建完毕,明军也开始搭建帐篷,并打出了一口口水井。

尽管当地植被并不丰富,但地下水的资源却并不少,向下掘井不过一丈六尺,便开始涌出地下水。

十三口井,不仅能满足当下军队的用水,也能为留在此处的官场官兵留下可以种植作物、浇灌蔬菜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