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59节(第3页)
这样的产量,加上无法开垦的土地,无疑让朱棣十分头疼。
“迁徙下高原一万户,留一万户便可。”朱高煦开口道。
在生产力没有提高的这个时代,朱高煦想要让朵甘地区成为可以供给大军粮草的地方,就得增加人均耕地面积。
由于耕地难以开垦,所以开垦显然是不可行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迁徙走人口,变相增加人均耕地面积了。
“留下一万户在当地耕种这三十余万亩耕地,再保障运送糖、油、茶进入当地,变相增加他们的其它食物,这么一来买粮食就容易许多了。”
朱高煦与朱棣解释着,朱棣听后颔首道:
“是个办法,不过这人要迁走容易,再迁徙回来就困难了。”
朱棣还想着以后迁回人口,但朱高煦可没这么想过,就西番的环境,没进入工业化以前,当地人口对于大明来说就是负担。
“先维持这些人口,等以后条件合适了再讨论回迁。”
朱高煦不准备和朱棣对西番人口问题进行讨论,因为他要把话题引向一个好消息。
“父亲,您说,若是江南地区的粮食能增产二成,朝廷的赋税会增加多少?”
朱棣正要端起茶杯时,朱高煦的突然开口让他顿住了。
“你说什么?”朱棣不敢置信的看向朱高煦,朱高煦也起身轻笑:
“儿臣说,儿臣能让江南的粮食增产二成……”
好事不断
“这就是你说能增产两成的东西?”武英殿里,当朱棣伸出手在经过处理的土化肥之中抓取的时候,朱高煦才开口道:
“说是两成有些夸张了,不过稳定增产一成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想要制作这些东西,主要得从海上的鸟粪岛获取鸟粪石,然后经过处理后搭配一些草木灰制作,肥力比农家肥要高出许多。”
“就太学之中的试验田来说,试验田在没有用肥料时,亩产在三百斤左右,在使用农家肥的情况下能达到三百六十斤左右,而使用了土化肥的试验田则是可以达到平均四百斤的水平。”
朱高煦将试验田的情况给汇报了出来,并继续汇报道:“如果还要说详细些,那就是水田、水浇田的产量情况。”
“在太学农学所中使用土化肥的试验田里,水田平均四百斤,最高四百六十二斤,水浇田平均三百四十斤,最高亩产三百八十二斤。”
“除此之外,北方也有研究,其中选用的是吉林农学的试验田的产量。”
“其中水田平均亩产达到一百六十七斤,最高一百八十五斤,水浇田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二斤,最高一百四十七斤”
说完数据情况,朱高煦才继续道:
“试验田数据来说,将化肥放在江南,能取得最大的利益,因为土化肥的产量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