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22节(第2页)
“我想做赵匡胤,就看你们愿不愿意做石守信了。”
朱高煦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来提醒众人,不要以权谋私过甚。
众人闻言也纷纷举起酒杯,老老实实的和朱高煦喝下了这杯酒,算是承诺。
“半个月后的大阅兵,你们都给我长长脸,把北场的弟兄比下去!”
一杯酒下肚,朱高煦也教训起了众人:“若是渤海的弟兄不如北场,那你们都给老子滚回白山黑水,重新过几年苦日子再回来!”
“殿下您放心,北场不是我们的对手!”
“殿下,您就看着我们怎么为您长脸吧!”
“到时候你看着吧,我们女真人的吼声都能把北场的燕府兵嚎的尿裤子!”
“就你们女真行,我们汉家弟兄不行呢?”
“都是渤海的,你看你说的这是什么话。”
“哈哈哈哈……”
永乐大阅兵
“铛…铛…铛……”
“咚…咚…咚……”
永乐六年正月十五,随着晨光渐渐照亮了南京城墙,与平日里不同的是,今日的清晨除了晨钟声,还有暮鼓声。
在城池内外钟鼓齐鸣的时候,南京城内心态平和的百姓们正在忙着自己的生活。
有人在路边晨练,也有人在街市上买卖着各种商品。
大大小小的摊贩们开始出现在街头巷尾,摆开各种各样的商品,吆喝声和议论纷纷充斥着整个城市。
宰杀猪羊、烤制美味、用香水售卖,各种气息在空气里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
悠扬的笛子声和低沉的鼓声也混杂在吆喝声中,让整个城池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魅力。
南京,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切都在有序地运转着。
与城内生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外却是一个喧嚣且充满了异国情调的世界。
一队队盔甲鲜明的上直精锐在麒麟门外的广场上列阵,从城墙到广场,五千余名上直精锐严谨的监视着一切。
在他们的目光下,海内外的大明属国、土司们小心翼翼的带着自己的护卫从麒麟门走出,前往了那足以容纳数千人的阅兵月台。
随着时间推移,海内外二十五属国,三百余土司的队伍纷纷入座月台,太阳也升得越来越高。
历史证明了这片土地永远不缺看热闹的人,因此在文武官员、外国使臣、土司纷纷入座月台时,广场两侧一些不会妨碍阅兵的地方也站满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