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359节(第1页)

明初朱元璋、朱棣能靠国子监的贡生来随意裁撤更替不作为官员,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就不行。

说到底就是国子监都被渗透成了筛子,加上他们的背景也大多是江南、湖广一带,他们自然不愿意为了朝廷去得罪自家家乡的乡绅富户。

“头大啊……”

朱高煦一想到日后自己要治理一个国家,并且还要将这个国家治理好,脑中思绪就不断涌出。

他如果要让大明维持一个封建体制,那治理大明自然很容易。

可他不能,因为他清楚眼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南洋、东南亚、东北亚、西域、青藏、漠南漠北、海外……

大航海的时代已经要开启了,大明既然有抢占先机的资格,那为什么要平白让出去。

但凡江南三省三千万人口能输送出去一千万,大明都能实现实控东北、西域加大半个南洋。

怎么运用六千万人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进而实现历史跨越,这才是朱高煦所想的治国理念。

“殿下!”

朱高煦还在想日后怎么治国,帐外就传来了塘骑的声音。

徐晟起身走出帐外,不多时返回后对朱高煦作揖:

“殿下,济南方向朝我们放出步塘了,大概是李景隆的十万南军抵达德州了。”

“来了吗?”朱高煦将脑中治国的思绪收回,将所有思绪投入到了如何对付南军这个问题上。

他的目光投向了帐内挂着的那副地图,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杨清水驿之战

三月,北方的数十万兵马呼声焦躁,胶东半岛与华北平原的天气开始逐渐转暖。李景隆亲率十万马步官军抵达了德州,与北边沧州的吴杰、俞通渊等七万步骑形成掎角之势。

他们依托华北平原的运河与河网,对北平的朱棣、青州的朱高煦形成压制的态势。

与此同时,留守京城的羽林左、右二卫在盛庸的统帅下渡过长江,集结江北十余卫所屯兵向徐州而去。

三月初一,盛庸抵达淮安府,身边兵马数量已经达到了四万人,但他没有着急进军徐州,而是在淮安依托淮河布置防线,似乎想看看朱高煦会不会突然南下袭击。

他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此时的渤海军已经有两万马步骑兵渡海,以他的这点兵力在淮北平原行军,很容易被渤海军突袭。

他的任务是在江淮拉出一条防线,避免朱高煦南下惊扰到京城的陛下。

况且,江北的四万屯兵不堪用,得他加紧训练才行。

盛庸在准备,李景隆也在准备,甚至朱棣都在准备,唯有朱高煦,此刻的他依旧带着骑兵呆在青州城外,继续包围青州,似乎一副不把青州围到投降就不走的架势。

“他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