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351节(第2页)
朱高炽也不傻,他听了张玉的解释后,心里便叫苦了起来。
“这脑袋挂裤腰带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他苦着脸,可有人却在欢声笑语中。
“呜呜呜——”
上千里外,当号角声在登州湾络绎不绝的响起,盘踞在此的百余艘木质硬帆战船缓缓驶离港口。
硬帆鼓起,轻轻摇晃着,足有数千面,显得十分壮观。
甲板上,所有的船员们穿着明甲或纸甲,手持长枪,神情肃穆,仿佛随时准备迎战敌舰。
火炮已经就位,架在船首和两舷炮口。
只是百五十余战船,却足有两千余门火炮。
放眼同时期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拉出这样的雄壮舰队。
大明平倭水师的旌旗在二月依旧凌冽的寒风中鼓动,猎猎作响,显示着大明对海洋的统治与强大的压迫感。
由于黄河改道,因此渤海湾的海水虽不蔚蓝,但也足够清澈。
清澈的海浪汹涌的拍打着船身,冬季与春季的北方偏北季风,渤海和北黄海的风向也以多西北风为主,因此让向偏西北进军的平倭水师行船略有困难,不得不采用摇橹划桨和侧硬帆的方式行船。
当硬帆经过调整,原本的西北风从阻力变成了助力,港口的人们纷纷围观,欣赏着这壮观的场景,祈祷这支舰队能够旗开得胜,带来胜利。
在他们的注视下,一百五十余艘战船开始向北方的皇城诸岛进军,并缓缓消失在了海平线上。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平倭水师在行驶数十里后开始向辽东半岛的西侧海域进发。
站在甲板上,穿戴甲胄的杨俅看着自己麾下的水师,感慨万千。
他已经收到了杨展的来信,也知道杨展身后的那位渤海郡王想让自己怎么做。
他没有多想,毕竟杨展是他唯一的儿子,只要杨展能过好,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怨言的了。
放平心态,他将注意力调整到了水文上。
伸出手感受那西北风向,杨俅也摇了摇头。
“就连风向也在帮忙吗……”
在他说出这句话后,载兵一万,战船、马船一百五十余艘的平倭水师渐渐驶离皇城主岛的范围。
在他们北上的同时,留守登州城的陈瑄也率领自己麾下的长江水师前往了城隍南北岛。
城隍北岛距离旅顺仅有七十里海路,如果舟船顺利,只需要三个时辰就能抵达北城隍岛。
陈瑄已经令人在那里修筑了石堡,眼下他要做的就是带领自己麾下的长江水师前往当地驻守,而登州则是由戚谏的六千登莱水师和三千登州屯兵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