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261节(第4页)

前者起兵容易,可朱允炆还未削藩,湘王还未自焚,自己一旦起兵就失了大义。

没了这份大义,自己就会从旁人惋惜的藩王,变成一个可憎的反王。

这条路走不通,那自己或许只剩下了裁军这一种选择。

朱高煦看着城外的近八千兵卒,他眼中纠结。

花费了他大半年练出来的八千兵马,难道真的要就这样裁撤吗?

朱高煦不舍,而不舍的原因在于他心里有一个办法还未实施,因为他觉得未必能成。

不过事已至此,不管能不能成,他都得先跨出那一步才能知道。

他转过身,往箭楼下走去。

“明日,便返回吉林城吧……”

《渤海纪事本末》:“洪武三十一年四月,上抚北山女直,编男丁八千为军”

《明世宗实录》:“洪武三十年冬,野人饥寒而投,上获女直男女数千余人,又恐四周野人进犯,编数百男丁为军,备之”

柳暗花明

四月初九,当黑龙江上的冰面化冻,朱高煦率十余艘马船逆流而上,往吉林城而去。期间,朱高煦在安东城停留了一下,下船看了看陈昶将安东城经营的如何。

陈昶没有让他失望,整个安东城的经营十分不错,并且由于阿者迷地面的许多女真人出山接受招抚,安东城的防御压力锐减。

为了执行朱高煦的女真汉化政策,他此刻正在率领军民修建卫学。

这卫学一旦修建起来,全城十五岁以下的女真孩童都会接受汉化教育。

不过,这么一来,朱高煦也就有了新的问题。

不止是黑水城,就连安东城和吉林城都需要大量的吏目来进入卫学教学,而且这次需要的数量不少。

原本的好心情,因为陈昶的这句话而被破坏,但朱高煦并未表露。

没有钱粮人才,他不应该怪下面的人,若是只知道怪下面的人,他与明末那几个不敢担责任的皇帝有什么区别。

招抚命令是他下达的,他早就做好了接受后果的准备,只是他没想到招抚工作居然那么顺利,招抚了那么多人。

兴许是感受到了肩头的担子更为沉重,朱高煦在安东城仓促逛了一个时辰后,便返回了舟船上,继续向吉林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