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170节(第1页)

“殿下,这船便是按照您要求修建的战船,八百二十五料,水兵三十二人,可上火炮十八门,算是这松花江之上能通行的最大战船了。”

“不错……”看着这艘已经快要建好的战船,朱高煦也不免感叹明代船工那巧夺天工的手艺。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建造好这么一艘战船,足以说明大明的造船潜力有多大。

“这船造那么快,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朱高煦提出自己的疑问,但王船工却笑道:

“殿下不用担心,这些船只用的木料都经过处理,所造船只航行个十几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就好……”朱高煦松了一口气,又转而询问道:“只造了这一艘船用来实验吗?”

“实验?”王船工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了这词的意思,因此笑着回答道:

“不止,八百料战船有二艘,一千二百料的马船有三艘。”

“战船还需要下水才能知道情况,但那一千二百料的马船基本不会有问题,只要下水就能使用。”

有了龙江船厂的刘船工等人加入,吉林船厂的造船技术上升了好几个程度,如今对一千二百料的马船都自信无比。

见他这么说,朱高煦也点了点头:“等江水解冻,需要用到三艘马船和一艘战船,时间上来得及吗?”

“马船应该是来得及的,就是这战船……”王船工有些吃不准:

“战船还是得下了水才能知道,毕竟我们也是姻缘自天降

三月尾巴,伴随着松花江彻底解冻,五艘大船陆续从吉林船坞之中进入松花江中。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两艘战船和三艘马船毫无意外的在江上呆了三天三夜,除了其中一艘八百料战船有部分渗水问题需要返回船坞检修外,其余一艘战船和三艘马船都已经合格下水。

战船的成功下水与松花江的解冻,催促着渤海军前往肇州修建城池。

四月初十,林粟带着二百甲骑与一千从西阳哈部俘虏的人口和五百石粮食、两千石水泥、五百匹挽马乘船顺江而下。

过了两天,吉林城培育的半温室稻苗也到了移植的时候。

在吉林城的第一场春雨过去后,四周山林绿植萌动、鲜花盛开。

漫山的野花含苞待放,抑或迎春怒放,给这关外之地增添不少诗情画意。

可惜,吉林城的所有人都对这漫山的鲜花不感兴趣,此刻的他们正沉浸在抛秧春耕的幸福中。

吉林城的百姓们第一次体验在春耕时直接插秧,因为害怕耽搁,他们在田地里连话都不敢多说,抓紧农时将水渠的闸口打开,伴随着水入稻田,他们将犁过的田用耙子拨平,然后开始抛秧。

那秧苗落入田间的景象让所有人笑容洋溢,尽管抛下的秧苗像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的。

但谁都知道只要它们能扎根,就能在之后长直,只有遇到歪得不像样子的,他们才会出手去帮扶。

“好啊……”

站在吉林城的箭楼上,朱高煦双手撑着女墙,脸上难掩高兴。

他刚才也参与了抛秧的过程,只是才抛了十来把秧苗,便感觉手臂酸痛酸痛,直到现在还觉得有些发酸。

他一边笑一边对身边的几个护卫道:“这干农活和打仗还真不是一回事,起码我这身子不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