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123节(第3页)

在这场浩劫中,除了少部分的城墙逃过一劫,其它地方的城墙均被摧毁。

尽管元末战争中元朝下令重新修建城墙来防备红巾军,但由于时间紧迫,因此当时修建的城墙都是夯土结构。

到了朱元璋建立大明,他所制定的基建计划中就包括了修建天下城墙,并且将曾经的夯土城墙拆除,大规模修建了砖石结构的城墙。

不过以当下大明的生产力来说,想将天下一千多个县的城墙都修建成砖石结构的未免耗费太大,因此内地修建城墙这种事情都是慢慢来的。

如扬州的城墙,朱高煦只是略微看了几眼,虽然隔着很远,但也不难看出整个城池的城墙只打了地基,而且干活的工人也不多。

以他们的速度,恐怕需要十几年才能将扬州城墙修建起来。

对于朱高煦来说,没有城墙的两淮地区就是脱了衣服的女人,十分适合骑兵长驱直入。

“走吧。”

只是看了几眼,朱高煦就招呼着众人启程。

很快,他们换乘了三艘十来丈的长货船,以缓慢的速度往北方驶去。

明初的京杭大运河还没有中晚期那么宽阔,狭窄的河道限制了船只的速度,朱高煦问了一下官船的水驿驿卒,他们都说差不多要到黄昏才能抵达宝应县水驿,差不多是每个时辰二十里出头的模样。

差不多明天清晨他们就能抵达淮安县,然后走陆路前往登州府。

算算路程,他们这一趟得走一千二百里陆路,以当下马、步换行前进的速度,差不多得十来天才能抵达登州。

到了登州,还得坐一天一夜的海船,然后才能抵达金州卫的旅顺。

如果赶上辽东开春早,他们甚至可以一路乘船直抵辽东北部的开原,到时候就只需要走五百里路就能抵达吉林卫了。

想到这漫漫长路,朱高煦也没有继续在甲板上呆着,而是回到了船室里休息。

昨夜他忙碌出行,一夜没睡,现在却是能睡一个好觉了。

尽管运河上有些吵闹,但比起这几日整日鞭炮齐鸣的南京,这一觉已经是朱高煦近来睡过最舒服的时候了。

兴许是离了那南京城,离了老朱身边,朱高煦终于不用担惊受怕,总之他这一觉却是从中午整整睡到了凌晨。

他洗漱一番去到了甲板上,尽管是凌晨,但那甲板上依旧有着成群的护卫军兄弟。

朱高煦与他们聊了聊,他们多是上直十二卫里听着朋友推荐而加入了吉林卫。

在他们脸上,朱高煦可以看到他们对前往吉林的迷茫,对军功的渴望,对出人头地的向往。

朱高煦没什么说的,只是在漆黑的甲板上吹了吹冷风,随后就返回了船舱里。

约过了两个时辰左右,他们抵达了淮安府的淮安水驿。

到了这里,朱高煦他们就得下船了。

这倒不是水路不能继续往前走,而是如果他们继续往前走,从济宁或者滕县下船前往莱州的话,他们就必须面对道路破损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