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14节(第2页)

“除了这些,有的时候都督府还会不定期的发放冬装、布匹和棉花,军户日子还过得去。”

王瑄形容了一下云南军户的生活,在朱高煦听来,算不得好,但也不至于饿死人。

按照王瑄的形容,军户们屯田种出的粮食都归卫所,但同时卫所又会承担一定的口粮,额外还有十几二十亩余田产出,算下来每个军户一年能收入三、四十石左右,折算铜钱也就是十贯上下。

不过,军户要种六七十亩地,因此家里的人口必不可少,因此吃的也多。

因为需要劳动力,所以不停地生儿子,而儿子长大后,原本卫所定额的田地就不够产出一家人的吃食了。

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前世自己在大学上课时学过,洪武年间的卫所逃户不在少数。

尤其是到了宣德、正统年间军户人口骤增后,军户所种屯田得出的粮食根本养不活自己,每年逃役的军户少则万许,多则数万。

从王瑄口中,朱高煦对卫所军户的生活和卫所制度有了一个见解。

总的来说,卫所制的一些缺点会随着军户人口增加而不断放大,除非大明能不断发新的屯田和余田给军户,不然军户逃亡是迟早的。

就这点来看,卫所制与南北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差不多,不过……

“笃笃!”

正在朱高煦想着卫所制的优缺点时,突如其来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靖难战神曹国公

“笃笃!”

院门的敲门声打断了朱高煦的思绪,同时也吸引了三人的注意。

“来了!”

王瑄嘴笨,因此多以行动来表现自己,在听到敲门声后,他立马放下碗筷,快步走到院门,将门打开。

不过,当院门打开,映入王瑄眼帘的则是一名身着太白长衫,佩戴白獭的中年男子,而他身后还跟随着一名太监,以及十余名兵卒。

“小子参见国公!”

看到来人穿着国公才能穿着佩戴的服饰,王瑄连忙躬身作揖,而院内的朱高煦等人也听到了“国公”二字。

“舅舅回来了?”听到王瑄喊出国公,朱高煦还以为是去浙江练兵的徐辉祖回来了,因此放下碗筷,带着杨展朝院门走去。

然而不等他走到院门,门口那张陌生的面孔就让他停住了脚步。

“这人是谁?”朱高煦脑中刚刚升起这个念头,跟随男子的太监便对朱高煦作揖:

“殿下,这位是奉陛下口谕前来考校殿下的曹国公。”

“曹国公?”听到这三个字,朱高煦立马反应了过来,他往前走了几步,对男子作揖:

“小子在这见过曹国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