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四章 谶语如迷 雪落无声(下)(第1页)
谶语如迷雪落无声(下)
往日里赈灾,若是受灾范围不大,而上方又有比较坚决的赈灾官员,那么官府便可以动用一些比较激烈的手段和措施。一般来说,直接去大户家中劝说威逼,有谁不听的,杀上一批,粮价多少会得以遏制。而有这样手段和决定,不怕事后报复的官员,便往往被人视作酷吏、好官。
这一次赈灾发动之初,秦嗣源也曾做过这样的决定,想要更多的救下一些人。但在当时他也明白,这次粮价上涨的规模,靠着这种手段,其实是杯水车薪,做不到太多事情。而若是手段用过了,更是可能在赈灾未曾完成之前,自己这个宰相都被清算掉。因为这样的考虑,权衡许久之后,他才决定用宁毅的看法。
但这并不代表右相府的力量一个人都动不了。
这次参与屯粮的大户,如齐家、左家、蔡家这些,基本都是能在台面上与秦嗣源打打擂台的。在台面上,秦嗣源是不可能跟这些人直接撕破脸的,因为同时得罪这么多方,谁也不敢。但赈灾、赚钱这些事情,就属于台面下的操作,哪怕动不了这些豪绅大户,总有一些小户,相府有资格切一切。
而在下雪之前,宁毅等人一直在克制着动用这股力量,除了一些当时就要煽动民乱,或者对官员直接动手的,其余的人,只是奔走游说,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观望此事。暗地里则打一打伏笔:“我们这次很坚决,你看看就知道了。”
待到下雪的那一刻,一切就都动了起来,官员们已经搜集了一部分屯粮的中小地主的信息。命令一下,立刻破门,审判入罪,对于其中情节严重的一部分,相府已经取得皇帝的首肯,可不待秋后,直接判斩立决。这头,是杀给其它屯粮小户看的。
京城之中,秦嗣源的这些手段,取得了周喆的谅解。随着抓人、下狱、杀头,原本便在等待的一批粮食冲进了市场,赈灾的施粥,也在下雪的这一刻到达了最慷慨的程度。而大户的反击,也就此展开。
有野心的大户迅速吃入投进市场的粮食,有关系的,通过官场或是各种渠道截停了投入的米粮。对于官府的施粥,他们开始试图制造混乱,有几处甚至粮仓都被暗中放火。屯粮大户与外来商人的冲突日渐激烈。灾区的治安,一时之间迅速下降。
由于大雪的降临与治安的变差,外地来的商贩们一部分选择了离开。一部分原本已经被煽动得热血的人,在意识到冰冷的现实之后,不再在这边逗留。只有少部分年轻人留了下来,而且还变得更加团结。粮道的通行变得艰难,意味着接下来,在灾区的粮食总量,基本上就只有这么多了。不过谶语如迷雪落无声(下)
远在河东路,师师已经在这边呆了一个月。最初的一段时间,她四处奔走,参与赈灾、施粥、放粮、卖粮,也曾感受到心中的那份热血慷慨。但到得如今,巨大的疲倦与心理重压已经降临下来,一些时候她仍旧穿着披风、裹着头巾出城施粥,但更多的时候,她会远远地看着那些灾民,悄悄地哭出来。
眼泪在最初的时间里曾经有过,不久之后便停止了,到得这些日子,又开始出来。最初的几日里,她是为了这些灾民而哭泣,最近这段时间,她的哭泣,有一部分却是即为他人又为自己了。
这些年来,她不是没有见识过惨剧,也不是没有见识过死亡。然而,当她真正投入进来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身边又有许多人同样热血地想要做点什么的时候,最终迎来的挫败感,却是无比强烈的。宁毅在京城时与她说的那些话,到得这里以后,才逐渐地化为了实感。
“我们不是要大户亏钱。”
“我们只是让他们少赚一点。”
“他们少一点贪婪,就会有很多人可以活下来……”
可是……每一天的,都有很多人死了啊……
粮价确实是开始跌了。有时候她很想立刻回到京城去找到宁毅,问一问:“我们成功了吗?死的人有多少?少于五万吗?”可是她知道,无论是否如此,她的心中,都很难平静,官府的存粮不断的在变少,施粥也开始越来越稀。有些地方恐怕会比她们这里更加的麻烦。
她有时候想起,死了这么多人,就只是让那些大户家里少赚一点。死了这么多人,他们的每一家,却还都在赚钱。这么多人,这么用心的做事,打败了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