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不仅是学生的考验(第2页)
我烦得连投篮都没了兴致。
美术考试怎麽考?
出选择题?“下列哪种构图方式最适合表达孤独情绪”?光看这题我自己都要吐槽“甲方都不这麽刁钻”。
出名词解释?“留白”两个字都能写满一页纸的学生,基本不会留白。
我对着空白的考试样卷一通乱画,实在想不到一个能“考”得出来的点。
直到晚上,夏凝发来一条微信。
【夏凝】:你那边准备期中考试了吗?我们政治要出好多题,出题b讲课还折磨人。
我趁机抱怨一句:“我这门都没标准答案,怎麽考?”
【夏凝】:嗯……那你们乾脆不要考题了,画就好了呀?
【夏凝】:b如……画今天的心情?把他们学到的构图知识融进去不就行了?
我盯着那句话愣了五秒。
突然灵光乍现。
画今天的心情——用这个学期你学到的构成知识。
多直接。
多有画面感。
多像美术课。
我瞬间打开了备课笔记,把“情绪”“构成”“se彩心理”这些关键字挨个圈了个遍,越写越顺,越写越觉得——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做的教学方式吗?
不是用标准答案教学生怎麽“对”,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他们怎麽“想”。
一张试卷,一道题。
题目:请画出你今天的心情,并尽可能在画面中t现你本学期学到的构图与表达方式。
评分标准:构图合理占30,表达完整度占30,技巧完成度占30,创意加分10。
我把卷子列印出来,交给秦舒宁的时候,她翻了一眼,微微抬眉。
“挺有意思。”她说。
我心里松了口气,却又忍不住问了一句:“会不会太随意了?”
“你教的是美术。”她语气平稳,“你觉得不随意就行了。”
我第一次觉得,原来所谓的“按制度走”,并不一定非要和“表达自我”对立。
教务处的门永远是半掩着的,像是随时欢迎人走进去,又随时在提醒你:“这里不欢迎随意。”
我怀着一点点小期待,把那份我jg心构思的试卷样稿递了上去。
接待我的是顾雪莲老师,她正在给一个印表机卡纸的实习生发指令,等我把纸递上去,她扫了一眼,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林老师是吧?”她开口,声音低沉,“这就是你准备的期中考试卷?”
“是的。”我站得挺直,觉得该解释一下创意,“我们美术这一门,题目不好量化,我想让学生在画里表达情绪,同时结合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