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变数(第2页)
可这会儿被急刹车这么一颠,麻绳“咯吱”作响,真要是挣断绳子砸下来,可不是疼一下那么简单,能直接把人砸得蜷成个血团。
“张哥,那驾驶员鸟都不鸟老子!”臭虫见驾驶舱没半点回应,几步挪到张涵面前盘坐下来,手还死死扒着重机枪枪管,又朝斜对面努了努嘴。
“还有那广东佬,在那儿叽里呱啦叫啥呢?听着跟吵架似的,比你嗓门还亮!”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个一米七左右的中年男人正梗着脖子骂,粤语又快又冲,像炒豆子似的蹦出来:“你条粉肠睇咩睇?呢度系耕田嘅牛车咩,想停就停?再乱刹,我拆咗你个方向盘丢去山沟!”
“娘的,管他骂啥,”张涵摘下钢盔往重机枪上一扣,“我现在烦的是为啥又不动了。”
周围的方言还在叽叽喳喳炸响,河北话的粗、江西话的硬、广东话的脆,搅在一块儿像听天书,连猜带蒙都捋不清头绪。
这不像有些部队,兵员都是按地域征召的,一整个连里,同乡能占去大半,甚至能找出七八个一个村出来的。
那样的部队,凝聚力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就说当年抗战的川军,一整个师拉出来全是巴蜀子弟。
开口都是“要得”“龟儿子”,哪怕装备差得扛着老套筒就上战场,可弟兄们是一个县一个乡出来的,谁家里没沾亲带故?
阵地上见着同乡倒下了,喊着“为三哥报仇”就敢抱着炸药包往前冲,那股子狠劲,靠的就是这份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乡情。
还有西北军的大刀队,全是关中山沟里一起长大的汉子,一声“抄家伙”,甭管长官喊啥战术,跟着身边发小往前抡刀就对了
但自己这一车人是什么货色?
十三个人,说是二营三连一排的,在原部队还没混熟脸,编制就被调来调去拆得稀碎。
八个列兵,三个上等兵,一个中士,就张涵一个上士。
说出来都寒碜,这军衔顶破天的队伍,怕是全团找不出没有结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