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凯文日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熊,北京GAY,笑哥(第3页)

莫先生是要把我“锤炼”成一个圣人,而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无止尽的痛苦折磨。只有受尽千折百苦,我才能由一个凡人变成一个所谓的“圣人”。圣人,呵!多么高端的称谓,盛满多少眼泪。莫先生要报复一个人,不是把他变成一个恶棍,而是要让他成圣。这种报复一般人理解不了,也想象不到。莫先生是要剥夺我人之为人的所有快乐和闲趣,换之以一般人难以思量的苦刑,以便我超凡脱俗,步入圣堂。

我小的时候,也憧憬过自己长大能成为一个英雄,但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变成一个圣人。圣人是谁,是孔子,是万世师表。但我又怎么能成为又一个孔子,这太荒谬,荒谬到让人有点难以置信。莫先生选择了一个和他完全不一样的人,然后让这个人来实现莫先生的愿望和理想。我不知道这该如何评价,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经受考验和挑选。很多时候,我们的客观环境不由我们的主观意识所改变,所谓40不惑,50知天命,60耳顺,盖有此意。既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尽可能的去顺应和周旋。顺应不是盲从,我始终认为人有自己心底的坚持。所以我们周旋,周旋在那无边的压迫和设计中。尽管我们是那么的苦恼,但看着自己的努力达到一种尽可能好的结果,这又是多么大的安慰和欢欣。我们总在不断的深化认识,步步成长,哪怕要经历无休无止的苦痛折磨。

我并不想当一个圣人,因为我真的没有这么去思考过。我的愿望很简单: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快乐的平凡人。但莫先生为我安排了这么一个曲折,磨难,奇幻的道路。我有点畏惧和彷徨,但我又那么的从容,因为我们生而光彩,我们不是用来被打倒的。或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圣人,我们总是让自己变成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样子。既然这样,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揩掉眼泪,继续进步,我们别无选择。

我不是一个圣人,你们呢?

2022年10月22日

创建时间:202210226:51

标签:永眠的渴望

那时,莫先生对我的刑虽然有所缓和,但他给我暗示出来的未来却是一片黯淡,我看不见希望,前路渺茫,充满绝望。我觉得我再活在这个世上已经没有意义,没有光明,没有幸福,我痛苦不堪,生不如死。我觉得我已成为我的来处的一种负担和累赘,我觉得我不仅多余而且充满罪恶,成了木桶里最短的那一根木头,成了敌人击溃我们的一个软肋。我也害怕了莫先生的苦刑,在此之前,我已被莫先生翻来覆去的折磨了10年。我想要得到解脱,而不是继续在苦水里挣扎。

那天傍晚,我悄悄简单洗个澡,然后去厨房拿一把水果刀,我划向自己的手腕,但水果刀显然使不上力,于是我又去换一把菜刀。明晃晃的菜刀很锋利,我割破自己的手腕,血流出来,我感到一丝快感。我继续划动菜刀,鲜血染红床面,我放下菜刀,静静躺着,等待终极的休憩。血流了一会儿,忽然停住了。我心意已决,我再次拿起菜刀划向手腕中那鼓起的血管一样的筋脉。我连续划动着刀具,筋脉应声而断,我感到一阵颤动。我以为我割破了动脉,我再次安静的躺下,鲜血打湿枕头,一股一股的向外流着。我感到释然,我终于接近于自我的超脱。我再次闭上眼睛,我什么也没想,大脑中一片空白,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对永眠的渴望。我绝对没有哭泣,反而很平静,像终于来到一个梦中的驿站。但我再一次的失望了,血流了一会儿,竟然又淅淅沥沥的停住。

这一次我感到一种恐惧,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我想到莫先生的法,莫先生的法法力无边,难以揣测。我害怕莫先生已经对我的手腕,我的血管,我的血流施了法术,因为我知道他现在正一刻不停的,没有空隙的监视着我。这一次我真的有点害怕,怕的是莫先生那“行拂乱其所为”的强大力量。我继续躺在床上,彷徨,恐惧,犹豫,不甘,甚至我能感到一丝黑色幽默。

血完全停住,我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我安静了大概半个小时,我知道我今天的行动将以失败告终,我翻身起来,鲜血覆染整个床面。我捂着手腕,一步一步走向离家最近的医院。急诊医生告诉我,我割断了肌腱,需要住院。我走进医院的住院部,先在一个临时病房里待了一会儿,然后马上被推进手术室,缝合肌腱和皮肤,全程麻醉,没有疼痛。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我手上缠着厚厚的纱布,打上吊带,一个人安静的躺在一个单人病房里,四周是茫茫的夜色。

第二天,医生告诉我,我割断了几根肌腱,需要住一段时间的院,我全程无语,安静默然。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但伤痛犹在,记忆永存。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好生活,不再有痛苦,悲伤,忧郁,恐惧和疑惑。

2022年10月23日

创建时间:202210236:51

标签:想要的生活

我不喜欢超市买的汤圆,皮厚馅小。我喜欢自己用糯米粉和汤圆馅包的汤圆,皮薄馅大。小的时候,正月初一家里的大人们就要自己包汤圆。裹一团糯米粉,用手压平摊薄,再实实在在的捏一团汤圆馅包在里面,包好后,两手把汤圆糅合在一起,再搓一搓,一个大汤圆就包好了。汤圆馅有黑芝麻的,花生的,玫瑰的,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黑芝麻汤圆和花生汤圆,一口咬下去,里面的馅就流出来,像裹着蜜糖的棉花,松软香甜糯。

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放学回家,妈妈已准备好晚上的晚餐;为自己的爱人熨一件平平整整的衬衣;星期天带着孩子老公回父母家陪父母聊聊天;丈夫给妻子一个甜蜜的拥抱;在单位每天尽职守则的完成一天的工作而受到上司的嘉奖;儿女又给老人送上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朋友在周末的咖啡馆里相互调侃或者约上几个好友,在一个慵懒的洒满阳光的下午,泡一杯茶,搓一桌麻将。我们要的幸福生活,难道不正是这样的吗?

我们总是在追寻自己得不到的幻想,而往往忽视身边的,握在此刻的甜美。或者恋人们在雨中漫步;或者朋友间一番推心置腹的畅谈;或者事业伙伴相互关照和提携。这些都是我们真实拥有的美好生活,而我们想要的幸福往往蕴藏在其间。可是,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和残酷,这些幸福和愉悦,其实很容易被一种强烈的贪欲,狂热的执念,愚昧的无知和邪恶的冲动所取代和替换。当我们被这些负面情绪掌控,我们就会失去我们已有的美好,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只会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只有远离非理性的人性的阴暗,我们才能避免堕入轮回的因果。

这个国家已经经历太多的折腾,我们早已虚弱不堪。我们像一个虽然仍然年少但已略显沧桑的少年,我们需要成长和进步,而不是无休止的内耗和争斗。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努力争取,只有俯下身子,放下身段,舍弃傲气,脚踏实地,我们才能并且只有这样才能一手一脚的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珍惜;这样的生活离我们不远,但也容易失去;这样的生活丰满我们的理想,理想却不尽相同;这样的生活屡遭责难,仍始终昂首。

我们总是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一个关于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的答案。这个答案,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认真书写,毫不停歇。可能我们每个人的答案是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的,但对幸福的追求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得到每个人回答的最大公约数,团结汇聚绝大多数人的诚挚和善意,我们这个国家就可以向着美好和光明进发。牢牢秉持住我们共同达成的对幸福的一种普遍理解,然后踔厉进取,积极工作,我们就能和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同向同行,并肩前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发真实的靠近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然后发现,生活本身其实是美好的,只有有时我们相互错过。

我们终归是要走向强盛的,因为我们本来辉煌,我们本来伟大。

2022年10月24日

创建时间:202210246:36

标签:韩寒和郭敬明

韩寒,郭敬明的我都读过。《三重门》大概是我读大学的时候看的,觉得韩寒的文笔比较潇洒,写作风格自由,比较轻松,行文流畅。郭敬明的是我读完大学,刚上班的时候看的。那时,甫到一个新单位,中午吃完自带的午饭,我就会到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镇去逛。小镇不大,街上有一家租书店,我在那里租一些看,其中就有郭敬明的书。郭敬明的相对韩寒的更显朦胧,像一个青春呓语的少年,读他的书好像回到青涩的成长时期。

韩寒和郭敬明年纪相仿,一个相对严谨,一个相对浪漫;一个自由,一个梦幻;一个比较理性,一个比较懵懂。韩寒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而郭敬明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是模模糊糊,迷迷茫茫的。他们两个很有意思,像各自走不同路线的两个同伴,渐行渐远却又彼此照应,相互映衬。韩寒和郭敬明都没有读大学。据说曾经有大学愿意特招韩寒,但韩寒不愿意去,他自由洒脱的性格似乎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而郭敬明似乎对大学也并不向往,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似的。他们都是年少成名,往后的道路也有点趋同。韩寒做起自由撰稿人,当上职业赛车手,写歌曲,拍电影;郭敬明也从小城移居大上海,同样拍了电影,据说还成立了公司,当上了导演。这些都说明他们的自由,和传统文人的书斋茶寮,清苦一生相比,韩寒和郭敬明都是积极入世的。他们成了时代前沿的弄潮儿,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级人物。

成都有个阿姨宣称《三重门》是她写的,据说还请来记者。这个有点趣味,不要说《三重门》是男性化视角的一本书,就是的时间背景,地点背景也对不上。韩寒还专门为此做出回应,这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吧。韩寒后来当上赛车手,这个让人有点惊讶,毕竟一个作家去进行这么激烈的运动,似乎有些超越想象。但韩寒就是这么一个崇尚自由,极个性化的人。郭敬明也没闲着,连续拍了《小时代》系列电影,观影人次众多,反响热烈。郭敬明是成功的,至少比很多他的同龄人更加卓越,他把握住机遇,登上时代的王座。

韩寒写了一首歌,叫《平凡之路》,其中写到: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把这首歌送给郭敬明和韩寒,祝愿他们选择平凡,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