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真假矿石巧布局,教授慧眼亦迷离!(第2页)
柳如霜引着冯教授来到一处刚开采出来的作业面,指着那些裸露的岩石说:“冯教授,您看,我们这里出产的石头,主要就是这种。我们都叫它‘铁石头’,因为它确实含点铁,比普通的山石硬,也沉一些。”
她拿起一块黑灰色的、夹杂着不少石英颗粒的岩石递给冯教授:“像这种,就是最常见的。我们之前也请石伯伯他们看过,他们说这叫‘磁铁石英岩’,含铁量不高,大概也就百分之二十几,而且里面的二氧化硅含量太高,冶炼起来很不划算。”
冯教授接过石头,仔细端详,又从地质包里拿出放大镜和地质锤,敲下一小块,在手心捻了捻,点了点头:“嗯,确实是磁铁石英岩,品位不高,硅质成分较多。”
他的判断与柳如霜说的基本一致。
柳如霜又引着他看了几处不同的地方,分别介绍了“角闪磁铁矿”、“含黄铁矿石英脉”等几种“特色”岩石。
她介绍的时候,不时地翻开自己的记录本,指着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标注清晰的草图和数据,说得有条有理,仿佛这些都是她长期观察研究的成果。
“冯教授,您看这块,”柳如霜拿起一块表面泛着黄铜色光泽的石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当初我们发现这种石头的时候,还以为是金子呢!高兴了好几天,结果石伯伯一看,说是黄铁矿,就是硫化亚铁,看着亮,其实不值钱,村里人还给它取了个外号叫‘愚人金’。”
冯教授接过那块“愚人金”,用小锤敲开,看了看新鲜的断面,微微一笑:“呵呵,硫化铁,确实容易让人误解。不过,有些黄铁矿中也会伴生有益组分,比如铜、钴,甚至金。当然,具体情况还要看赋存状态和含量。”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肯定了柳如霜的说法,又保留了进一步探究的余地。
林振华在一旁听着,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冯教授的表情一直很平静,看不出什么端倪。
难道,这黑山屯的石头,真的就只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那自己费这么大劲,岂不是又白跑一趟?
叶凡则始终保持着微笑,偶尔插一两句话,引导着话题,让柳如霜的“表演”更加自然流畅。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冯教授在采石场转了一大圈,不时地停下来,用手触摸岩壁,观察岩石的节理和裂隙,偶尔还会蹲下身子,仔细查看地上的碎石。
他的动作很慢,很仔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最后,他来到堆放“特种骨料”的场地,看着那些被砸成大小均匀的黑色石子,问道:“这些,就是你们卖给县建筑公司的骨料?”
“是的,冯教授。”叶凡答道,“我们把那些相对坚硬、密度较大的‘铁石头’挑选出来,砸成这种规格的石子。建筑公司那边说,用这种石子拌的混凝土,强度确实比普通石子高一些。”
冯教授拿起几颗石子,在手里掂了掂,又用随身携带的小磁铁试了试。
有些石子能被磁铁吸住,有些则反应微弱,甚至没有反应。
“嗯……”冯教授沉吟片刻,对叶凡和柳如霜说:“小叶同志,小柳同志,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你们这里确实存在一些含铁岩石,但种类比较复杂,品位也参差不齐。大部分,确实如小柳同志所说,属于贫矿,直接冶炼的经济价值不高。不过……”
他话锋一转,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不过,我在一些岩石的裂隙和接触带,观察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比如,某些区域的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往往是热液活动的标志。另外,有些石英脉中,似乎还含有微量的……嗯,其他金属硫化物。”
叶凡心中一动,暗道这老家伙果然有两下子,眼光够毒!
他说的那些现象,确实存在,而且离真正的富矿区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