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六月六日,台北市(第1页)
台北午後三点,热得像整座城市被困在一个无孔不入的闷锅里。
林柏言站在办公室窗边ch0u烟,眺望着这城市炙热的天空。远处建案的吊车停在半空中,连钢索都懒得晃一下,空气静到不正常。
他原本正在追一篇专题,写的是捷运周边工地的耐震结构审查,采访约好了,资料也捞得差不多。结果今天中午被编辑拉去跑一场记者会,主题是市政府针对近期午後雷阵雨举行的紧急说明会。
说穿了就是开会给媒t拍,内容从头到尾都是场面话:「降雨属於正常现象」、「整t雨量仍在可控范围」、「市民请保持冷静」。没有数据、没有下一步,像极了过去无数次他报导过的「有开会就算有处理」。
会後回到办公室,他坐下还没碰到键盘,手机就跳出通知。是记者群组传来的一张截图,上的,一个没有头贴的匿名帐号。
发文时间是三月十五日。内容只有短短一句:
「下次看曼德勒方向,月底之前。」
林柏言愣了一下。曼德勒,是缅甸。三月底,缅甸实皆省发生了规模七点七的强震,震央距离曼德勒不到一百公里,si伤惨重。那几天,新闻台从早播到晚,频道切过去都是地震画面,一直播到人不想看。画面重复得厌世,却又像深怕观众忘了发生什麽大事。
他记得其中一段,一个nv人抱着小孩坐在路边废墟前,双脚沾满灰尘,喊破喉咙地求水,那声音跟着画面一起被剪进各台晚间新闻的开场。
「这是真的吗?」有人在群组问。
「不是事後补上的吗?」
「帐号昨天删了,原文连结点不进去。」
柏言没急着发言。他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东西,社群世界里「早就有人讲过」的戏码已经不稀奇。大多都是乱凑的、剪贴的、模糊语句。可这则不太一样。
他把截图存在桌机里,接着输入几个关键字搜寻。画面上出现各种社群平台的旧内容,有ppt上的匿名文,有影片留言区的对话,也有几张限时的截图。
留言语气各异,但都提到了同一个时间点:
「七月五号」
这个日子没被强调,也没被当成什麽灾难倒数来宣传,反而像在几则留言的边边角角,悄悄出现。有的语气像玩笑,有的模糊暧昧,有一则这样写:
「你们一直问什麽时候,75不是早就提过了?」
还有人补一句:「那天之後,很多事就不能回头了。」
林柏言皱了眉。他不是迷信的人,也不特别相信什麽灵媒预言,但这些话出现的方式太奇怪,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影片或论坛,而是分散在不同语言、不同平台,时间点也几乎都在三月底之前。
像是有一群彼此不认识的人,不约而同提到同一件事,却谁都没讲清楚。
他回过头,把刚刚那张截图贴进新建的资料夹,取名为「7月5日」。接着把搜寻到的其他图文也一一分类,标记来源与日期,尽管里头一半以上连帐号都查不到了。
同事从後方走过来,看了他萤幕一眼,问:「你也在看那个?是不是怪怪的?」
柏言点了点头,没多回。他不是想证明什麽,也不是想揭发什麽。只是记者的直觉告诉他,这些东西不能一笑置之。
不是因为它们准,而是因为它们准备得太早,出现得太刚好。
他心里浮出一个念头,不确定从哪里来,却一直挥之不去。
「如果真的有谁知道什麽,只是说不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