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赚钱的营生(第1页)
赚钱的营生
茶钱是杜迁付的,在他想来,王伦既然是学生,没有进项,自然手头不会宽绰。
也许是喝过水涨肚子,饥饿的感觉并不充分。见时间还早,抱着认认门的心态,王伦便跟杜迁来到其位于甜水巷的住处。
这边离南苑贡院不远,附近一带是文化人多出没的地方,像国子监、太学都相隔不远,消费力相对不错。王伦住的外舍也就在附近,毕竟是国家建的集体宿舍,还是要注意形象问题的。
但甜水巷却是类似贫民窟一样的存在,一条破旧的石板小路由西向东延伸看不到尽头,两边都是低矮简陋的茅屋,典型的城中村。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一看就知道在为生存而努力。
杜迁就在赚钱的营生
试验么。
王伦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反正辟雍那边的宿舍里肯定不能干的,而想到这个好主意的他,片刻的功夫都不想等待。
他想发财其实早已经想疯了!
考虑到晚饭还为时尚早,早一点把肥皂做好才是正经----尽管这个环境他一刻都不想待下去。
不是说大宋朝的人都活得很舒适、很精致吗?为什么哥见到的不是这样子的!别人就罢了,上天却给自己安排成这个角色,当真是有点欺负人啊。也许,这是天将降大任于己,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吧。
但是这物价方面绝对是没说的,如果只是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话,有历史学者程民生考察和研究过,北宋至南宋前期,维持一个人生活的最低生活费用,折合成铜钱大约是一天20文。
从馒头两文钱一个即可证明。
只是这和王伦的人生志趣相差甚远,灯红酒绿才是他向往的乐园、倚红偎翠才是人生最大的精彩。自然,精神情调高了,生活水平怎么着也不能太低不是?
杜迁对这一带很熟,左右闲着无事,王伦便让他带自己去买些材料。
猪油很好弄,王伦直接从肉摊上切了五斤猪板油,倒让杜迁十分不安,人家是学生咧,怎好意思花他的钱?他搓着手尴尬地说:“怪兄弟无能,倒让贤弟破费了。”
他还以为是弄给他改善伙食咧!好久没吃肉了。
然后到买烧碱时,杜迁纳闷了。没见过猪肉和烧碱一起炖的啊?难道这是王兄弟家的私房菜,口味会不一样?
烧碱很便宜,不过三文一斤,这种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顺便地,王伦又多买些盐,尽管杜迁一再说家里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