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不想上梁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 苏过来访(第1页)

苏过来访

也是,这一带是别墅区,远离喧嚣,四下里又有厚重的植被包围,他刚才的引吭高歌,连对面的青楼都有人附和,这夜深人静的阎婆惜又在等他,能听见并不为奇。

难为她现在才说。

王伦知道她在打趣,便讪讪笑道:“这个却不是因为小可作词,是事出有因么。”

阎婆惜也不和他分辩,却径自捧来文房四宝,请王伦把前度之词再复述一遍,她重新抄录:“刚才官人写的词甚好,奴家有些没听真切,烦请官人再说一次吧----不过奴家可没有新衣作谢礼的!”

去你的,通共一点点小事,她却直恁的放在心上,含娇带嗔的让王伦几乎招架不住,赶紧把《鹧鸪天》逐句奉上才算了结。

阎婆惜的小楷甚是工整,甚至比王伦写的都胜上一筹,足见功力。王伦在旁边看她敛容静气地勾划,心中也不禁佩服。

完全可以靠脸吃饭的女人,用才华一样可以生活得很好,这才是人生的高光时刻,让人印象深刻。

而她一边挥毫一边偶有吟哦的神情,在灯光下分明具有一代才女的潜质。王伦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最欣赏的是有独立精神的女性,他苏过来访

重新奉过新茶,这回是阎婆惜自己把壶来斟的。看着她素手亲为,着实是一种享受。苏过便笑道:“能得阎婆惜姑娘玉手煮茶,苏某不虚东京之行啊!有道是‘不应辜负花枝去,且嗅清香倍饮茶。’有李小娘子如花似玉般颜色在前,苏某便觉得这茶倍有味道----此茶莫不是纳溪梅岭?”

果然不愧能被评为“四苏”之一,苏过是在女人堆里滚过来的,颇有乃父遗风。一番话既大气风流尽显,还让人感觉到没有一点点猥亵之意。反正这种风雅,王伦是学不来的,他只会直抒胸臆。

名家风范,让人叹为观止,反正王伦是学到了。

阎婆惜便略显夸张但又很自然地惊讶说:“到底是小坡先生,此茶正是奴家特意为您准备的川中贡茶。”

“纳溪梅岭”产于泸州,是北宋的贡茶之一。在徽宗时代可能比不上“龙团胜雪”,但贵在来自苏过家乡。自出仕以来,苏过便再没回过眉山老家,因此对于这熟悉的味道便有莫名的好感。只能说,阎婆惜很会投其所好。

礼下与人,必有所求。王伦知道这是阎婆惜的感情投资,比较敬佩,难为她想得这么周到。

苏过是老江湖了,更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一向都能以名气在青楼混个脸熟,时间久了,对于这等俗事便越发淡了。

“阎姑娘有心了。”

和阎婆惜的对话到此结束,苏过便转向王伦,作一幅屈膝交谈状。

“王贤弟是西都人?”一般地,聊天都是从天气啦、籍贯啦说起,古人也不例外。

北宋四都,西京便是洛阳。

“呵呵,小可大名府临清县人。”

“那就奇了,我看贤弟诗中有‘我是清都山水郎’之语,还以为贤弟是西京人。”

“在下幼年曾经到过西京,深爱它的梅花,便恨不生作洛阳人。作词么,有时免不得‘为赋新词强说愁’,却是不能深究。”王伦胡侃说。